第119章 (王泥鳅传完了话就走,贺汉...)(第2/5页)

转眼十来天过去,那边却没有任何的动静。

陈三元派出去探听消息的人回报,潘彪和蔡忠贵的部下每天只在练兵,太平厅的人马则草草来了两千,至于冯国邦自己,压根就没到,据说是他儿子想搞死郑龙王,结了血仇,被郑龙王的人绑走,冯国邦赶去叙府营救儿子了,而贺汉渚这十来天都没动静,就是去了叙府帮忙,人昨天才回来。

郑龙王平日行事极其低调,尤其这几年,更是深居简出,走在路上,不认识他的人,根本不会知道他是谁。但他的名号,川地却是无人不知,是个极其难缠的狠角色。冯国邦竟和他结下了大仇,儿子还被绑了,这回不狠狠出一波血,事情怕没那么容易能解决。聚到凤凰县的三支人马,贺汉渚本来就只能指望冯国邦出力,冯国邦被这事给缠住,贺汉渚就如同斩了一半手脚,能翻出什么浪花,难怪他心急火燎,丢下这里的事就走了。

陈三元派人再去探听消息,获悉冯国邦还是没解决事,贺汉渚请不回他,怕凤凰县这边出事,所以昨天自己先回来了。

陈三元大喜,立刻派人去和马官生谈,劝他先与自己停战,合力趁着这个机会,把聚到凤凰县的人马先打掉,消除外来威胁。没想到人被马官生赶了回来。原来,冯国邦虽被儿子的事缠住,回不来,但贺汉渚这一趟还是没白走。冯国邦碍于王孝坤的情面,派了个人,随贺汉渚一道面见马官生,马官生被贺汉渚的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答应给他面子,停火,暂时不打了。

贺汉渚虽年轻,但其人,确实是有几分能耐的,这一点,陈三元也是有所耳闻。

他起先担心这是个圈套,耐心又等了两天,获悉马官生真的在退兵,弃了与自己已对峙大半个月的战壕,队伍撤退,回往平凉,这才信了。

马官生退走,没了后顾之忧。冯国邦主力没来,潘彪和蔡忠福不足为惧。陈三元的胆子立刻放开了,筹谋借着这个天赐良机打一场大仗,在关西立威,镇住其余势力,继而取代死了的连柳生的地位。

隔日,他收到了贺汉渚传来的信,称马官生已退兵,邀他也面谈,共商和平,他哪里放在眼里,集结队伍,主动朝着凤凰县打了过去。

凤凰县这边,很快也收到陈三元打来的消息。

贺汉渚手下的人马,和十来天前他刚来的时候一样,潘彪、蔡部各三千多人,外加太平厅的两千人,凑强凑成一个师。而且,蔡忠贵在他去往叙府的那些天,以身体不适为由,先行走了,让他弟弟蔡忠福主事。

贺汉渚整合人马,以总司令自居,下令拔部应战。

三天之后,正月二十六日的这一天,两边人马相遇在了忠义县,战事一触即发。

潘彪表面上对大总统特使毕恭毕敬,暗中却吩咐部下,阵前装装样子,放几枪就跑,千万不要送死。

他知道蔡忠福阵前不会真的出力。让自己的人冲上去填炮灰,他傻吗?

潘彪确实不傻,蔡忠福也和他一样聪明,同样吩咐手下做个样子,开几枪就撤。

大家都是地方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仇家,通常有个惯例,打起仗,只要一方战败撤退,另一方通常不会赶尽杀绝,讲究点到为止。

偏偏陈三元这厮不讲武德,仗开打后,竟真枪实弹,丝毫不留情面。

战果可想而知,联合军一触即溃,兵败如山倒,两个小时不到,就结束了。

潘彪折了上百人,将近一半的官兵来不及逃,成了俘虏。出去三千,回来不到一半。

蔡忠福更惨,逃跑的时候,不慎从马背上跌落,自己也成了俘虏,被陈三元的人给抓了。

陈三元大获全胜,得意万分,送来消息,三天内,潘彪给一百万赎人。至于蔡部,因为蔡老二身份金贵,额外加钱,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