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说服(第3/5页)

给鲁家小少爷准备的见面礼,是个“小小”一万两银票的荷包。

程向珠也没看荷包里的东西,倒大方接了,直接让人把儿子抱去外间给鲁永迢哄去,说要跟武梁好好叙叙。

两个人忆向昔看今朝,感慨来感慨去。武梁看得出,这妞还是那个不爱拐弯抹角,说话直率的姑娘。她随后也坦陈来意,请求帮忙。

程向珠第一时间让人去请了鲁永迢进来,她自己也很直接的表示支持,还觉得武梁此法甚好。

“我们熙哥儿那么棒,又是二哥长子,承爵合情合理。就是二哥非得在那儿使着劲儿不罢休,说什么自己是从大哥手里承的爵,要还爵程烈。”

可是光顾着情面有什么用,二哥在那里逆着上意直推程烈,推到现在也没能扶上墙,再使劲好没意思。

“也是时候该推一推我们熙哥儿了。”她说,然后问鲁永迢,“相公你说是不是?”

鲁永迢笑着朝自家夫人点头。

武梁挺替程向珠高兴的,这么些年了,这姑娘还能保持这种耿直,怎么想就怎么说的性子,可见鲁永迢对她真是不错的。

她冲程向珠谈感情,冲鲁永迢就直接谈银子。她说我这人向来俗气,没有别的能耐,只是做生意还略赚了些银子。如果鲁学士也认同这个方法,肯帮我这个忙,少不得另有谢仪奉上。

出奇顺利的,鲁永迢略询问了几句她的想法,然后就欣然应允了,也不知道是出于哪方面的考虑。人家也没象唐端谨那样,再附加个什么条件之类的,话还说得好听极了,“咱们至亲之间,本就该互相帮衬,何来谢仪一说,您真是太客气太见外了。”

竟就成了至亲,竟是用了敬称。当然若按她未来的长嫂身份,鲁永迢这边以小辈论,用敬称并不奇怪。可是之前还划清界限的人,现在也亲近得太过了吧?

武梁隐隐觉得,是不是上面表露了些什么,又让这位鲁大学士闻出了味儿?

所以程熙这事儿,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是不是?

定北侯府。

程熙尚没回来,程向腾就早一步接到信儿,知道了昭明寺发生的一切。

初闻时,好家伙,把堂堂定北侯爷吓的,腿都差点儿站不稳了。他可是老婆儿子和姐姐,都在山上呢。

还好都没事儿。

定下神来细捋事情的经过细节,揣测中间的种种可能性,忽然就抓到了一个关键词,“装病”。

惠太妃装病引诱众人前往那偏僻的小院落,自己却在那小院落里布置好一切。

不知怎么的,程侯爷就想起了武梁的病来。

就是因为武梁“病”了,才又住进了昭明寺,说那里清静,在那里休养。然后程熙才过去探病,才留在了山上,遇到了太后,经历了这场危险。

似乎根源也是“病”。

可问题是,太后巡游昭明寺,那时间是早就定下了的。武梁很清楚地知道太后对他们的亲事持反对态度,对她也有很深的成见,按理说,她只要没病糊涂,就该躲得离太后远远的才是,为何偏偏直到太后游寺当天,她仍留在山上呢。

何况程向腾清楚地知道,武梁“病”得不严重。事实也是如此——她不还能站到侍卫后面等儿子消息嘛。

疑问象个火种,越往前想,燎起的地方越多,疑问也越来越大。

最初武梁在昭明寺,是遭遇过危险的。后来却竟然没有对这个地方起厌恶情绪,反而是掏银子花精神的,重整翻修起昭明寺来。那时候他以为武梁纯为了说动惠太妃,认下她这个义妹。

这也没什么不对,后来陆家认下她为义女,武梁给居中牵线的这位干姐姐一笔银子作谢礼,这个程向腾是略知一二的。但再后来流言起时,陆家不是又翻脸不认人了吗?也没见她因此和惠太妃交恶,甚或要人家给个说法、返还些银子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