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顿悟 他原来那么在乎她。(第2/6页)

郎中还在榻边诊脉。

阿嫣没敢打搅,只等他若有所思地摸完脉象,才忧心道:“孩子怎么样?”

“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郎中起身朝她恭敬行了礼,因周遭并无旁人,又道:“瞧小公子这脉象,应是不慎误服了阴寒之毒。他体格弱些,受不住药效,上吐下泻的发作起来,才能治得及时。否则,若积在身体里,怕是要吃大亏。”

说罢,同越氏去侧间开药方。

阿嫣担心谢奕,凑近了一瞧,就见他小脸儿煞白,额头细细的一层薄汗,似是有点虚脱。微眯的眼缝里瞧见她,小嘴一瘪,忍不住就委委屈屈道:“婶婶,难受。”

后晌还活蹦乱跳的小家伙,这会儿无精打采的。

阿嫣听得心疼,不由握住他手。

谢瑁的声音就在此时响起。

“奕儿平素乖巧听话,今日也没出府门,好好在家待着竟也会招来黑手。太妃,他只是个孩子!”

这话说得似有所指。

阿嫣回首,就见谢瑁盯着武氏,神情阴郁含怒,丝毫不掩眼底的锋锐逼问。

武氏原就病着不适,被他这样质问,神情不免难看,“既是饭食进了脏东西,自须彻查。”

“从今早起,他用过的所有物件都得查,半个都不能漏。”谢瑁瞥了眼儿子,眼底的疼惜一闪而过,又扬声道:“刘嬷嬷!”

年近六旬的嬷嬷应声而入,屈膝为礼。

谢瑁寒着脸侧头,吩咐道:“郎中既能疗治此毒,想必知道如何辨别。你去问清楚,将奕儿今日用过的东西都查一遍,不可太声张。”说罢,又盯向武氏,“碧风堂那边,还请太妃料理。”

武氏脸上半是担忧,半是暗怒,也喊了嬷嬷进来。

阿嫣见状,吩咐玉露陪嬷嬷去查春波苑的。

仆从陆续出去,屋里重归安静。

阿嫣将小谢奕温声安慰了会儿,又颇担忧地瞧向婆母。

看得出来,武氏脸色极差。

谢奕是谢衮的嫡长孙,明眼人都知道武氏待他极好,发自心底的疼爱。哪怕谢瑁与他素来疏远,甚至初雪家宴上那般寻衅,她也不曾迁怒分毫,时时精心看护。每尝被谢奕逗得开怀大笑,都要在怀里抱上好久。

如今谢奕忽然遭了暗算,武氏原就悬心担忧,又被亲手教养大的谢瑁这般怀疑,心中之难过可想而知。

但阿嫣不敢多劝。

毕竟今日谢奕也曾去过春波苑。

这阴寒之毒来得太蹊跷,在查明来路之前,谁都不知事情会如何折转。此刻所能做的也唯有照顾好谢奕,让他早些康复。

……

魏州城外,谢珽披风猎猎,策马疾驰。

目光所及是巍峨耸立的城楼,心中浮起的却是春波苑里昏黄摇曳的灯烛,红绡软帐中安静酣睡的小姑娘。

他忍不住夹动马腹,欲早些回去。

从军之后,他没少外出办差,莫说十天半月,便是一年半载离家的时候也曾有过。彼时少年意气,满腔抱负,餐风饮露都是常事,甚少会惦记府里的温暖安逸。

如今,却很想早点见到她。

骏马驰入城中,已是暮色四合,街上行人渐稀。路旁华灯陆续亮起,天色却迅速暗了下去,等一行人在王府门前翻身下马时,已是皓月当空,清辉洒遍,明亮的灯笼照在门前的石狮子,侍卫们岿然而立,无需走太久就能看到春波苑的烛光。

谢珽解剑扔给徐曜,径直入内。

外书房暂且无事,临近腊月的夜色却极冷,几乎能呵气成霜。拂地而过的夜风卷起衣角,月色将甬道照得霜白,谢珽摸了摸袖中那方装了珠钗的锦盒,脚步愈来愈快,到得春波苑里,迎面却碰上了面带忧愁的卢嬷嬷。

“王妃呢?”他问。

“还在十州春,都过去一个时辰了,还没回来。”卢嬷嬷屈膝为礼,眼底尽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