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抄经书(第2/3页)

仪敏开玩笑问:“怎么?我说哪个好你便送给我?”

谁料,卓沅非常认真的说:“你说哪个好,我便送给你。”

叫她说的一愣,仪敏不免郑重起来,拿起宣纸一张一张细细看着,这一叠挺多的,足足三十多张,不过只写了四个字:宁、温、淑、嘉。

平心而论,卓沅字风清正,一笔一划颇具风骨,仪敏是真的挺喜欢,挑的也很认真。

先是从每一种字里挑出最好的一张,然后抽去‘淑’和‘嘉’两个字,在‘宁’字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挑中了‘温’字。

这张写的最好!

“说好了这张是我的了。”她宝贝的把宣纸收起来。

卓沅对她眨眼笑着,她说:“好,它是你的了。”

……

孝庄太后到底年纪大了,一场病拖了半个月才好转,皇宫还是不如行宫舒适宜居。

“皇祖母这次去汤泉得多带一些太医和服侍的人,前些日子可是吓到孙儿了。”

康熙亲口尝了汤药,这才扶孝庄太后用药,孝庄身边的苏麻喇姑直赞康熙孝顺。

孝庄太后靠在床上不说话,看着孙儿慈祥的笑,她没落得个好儿子,索性还有个好孙子,也足够了。

如今年纪大了,便也不想管那些鸡零狗碎的事,大清蒸蒸日上,科尔沁虽然不算强盛,却借着姻亲的势在草原上越发壮大,婆家和娘家,她都自觉都对得住。

回过神来,看着絮叨着的康熙越发欣慰。

见走神的功夫康熙都说到修建行宫了,这才打断道:“哪里值得大兴土木,汤泉那里虽不如皇宫宽敞,但只哀家和太后两个人也足够了,再说哀家是去养身子的,皇上修整扩建着那叫哀家怎么住啊?”

孝庄太后并不是一个喜好奢靡的人,但是康熙却觉得很愧疚,祖母年纪大了要在行宫修养,可他却连一个好一点的行宫都不能献给祖母。

这像话吗?

心里越发下定决心,面上却是顺着孝庄的话,“孙儿不能在皇祖母面前日日侍奉,心里不安极了,总想着多弥补些,到让皇祖母为难了,这是孙儿的不是。”

孝庄太后听了越发窝心,拉起孙儿的手细细劝慰:“皇上一身系天下,哀家虽在行宫却也知道皇上辛苦,心里即骄傲又疼惜,哀家身边不缺伺候的人,但天下就一个皇上,皇上当以天下为重才是。”

康熙感动的不行,他当即道:“孙儿无法侍奉在祖母身畔,但是后宫妃嫔也算皇家人,不如择几位随皇祖母和母后一起去行宫,也算为孙儿稍稍尽些孝心……”

孝庄太后是什么人,康熙一说这话她便警觉起来。

果然,康熙下一句就是:“孙儿瞧着博尔济吉特庶妃就不错,和皇祖母同样出身科尔沁,想必也能陪皇祖母解闷……”

“皇上!”孝庄语气柔和的打断他,“听说哀家病着的这段时间后宫都在为哀家抄经祈福,皇上真是有心了。”

明明是后宫嫔妃抄的经书,可最后都被孝庄算在了康熙的孝心里面。

康熙也不觉得有问题,他谦逊道:“也是郭络罗庶妃开的好头,引得众人效仿。”

孝庄挂着慈祥的笑:“那也是皇上孝顺,后妃们才上行下效,哀家还听说佟庶妃还抄了血经,哟……那可是下了苦心了!”

“佟庶妃的确费心了。”

康熙听明白了,他顺着老祖母道:“那不若便让郭络罗庶妃和佟庶妃陪皇祖母去汤泉疗养。”

可他还有些不死心,“再加上……”

孝庄就像不知道他的意思一样,她坚定的说道:“再加上董庶妃吧,皇上上次不是还说她有趣的吗?正好哀家这段时间胃口不好,便夺了皇上所爱了。”

突然提到董庶妃,康熙一时还没想起来,听到后面才回忆起,上次在慈宁宫用膳时,见皇祖母胃口不好,便顺口提了一句,当时皇祖母拒绝了,他便也没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