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百官群谏……小两口的愤怒!

关于唐国科举,在泉州时李洛就和崔秀宁商议过。为了选拔培养自己的人才,科举肯定是要举办的,但考试内容,一定要有所变化。

首先,传统部分的诗词和经史子集,是一定要考的,绝对不能删除。不然,华夏何以为华夏?

第二,必须加上君子六艺。六艺中的“御”,改成骑。考虑如今极少有人会君子六艺,暂时降低要求,能过三艺就成,但是六艺中的“数”属于必考。算术不达标,一切枉然。

第三,必须加上农学,要懂农事,农时,稼穑之道。毕竟现在是农业文明,官员不懂稼穑,没有资格做官。

第四,就是策论。

第五,就是典律,主要是律法。

这就是李洛和崔秀宁制定的简化版科举考试内容。等到将来,还要加上其他科目。

两人细化了甲乙丙丁分级制度,结合分值制度来评判优劣。考试总分是百分。

其中诗词十分,考试内容是命题诗词一首。为何要考诗词呢?因为在古代诗词差的人,审美、情怀、格局、修养、知识面不可能高到哪里去(古代)。

经史子集是三十分,考两场。一场是命题文章一篇,二十分。还有一场是十道常识题,十分,以对错计分,不分等级。

经史子集的考试内容,除了四书五经,还再加《史记》、《汉书》、《唐书》、《左传》、《战国策》、《墨子》等十几种。

六艺是二十分,暂时只考三门,必考算术,选考两门。其中算术十分。虽然分值不大,却极其重要,因为这门科目是一票否决。算术达不到乙等的,其他科目再好,不予录用。

策论二十分,命题文章一篇,考的是时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事十分,考农时,作物,稼穑之法,灌溉等,全是常识题,以对错计分。

典律十分,主要考《唐国简律》。

两人搞得考试内容,虽然诗词,经史子集,策略这几个传统考试科目仍然占了六十分,但加考了君子六艺,强化了算术的地位,又加考了农事和典律。

考试成绩优异的,可为县令,县丞等县官。成绩良好的,可为县衙各房主官。成绩合格的,可为乡正,书办,吏员等官。

没错,借着科举考试,参考后世公务员制度,改吏为官。以前不算官员的皂隶,乡正,书吏等,全部算成官员,都要经过国家考试上岗,让君权下乡!彻底掌控基层。

相对宋代的科举考试内容和官吏制度,这已经是个很大的突破了。

至于理科方面的考试科目,对不起,现在根本没有实施的条件。

科举制度本身是好的,从隋唐开科举,到后世现代,除了中间废除了不到百年,仍然换了个名义在继续使用。

关键在于调整考试内容。

等到崔秀宁把开科举的内容在朝堂上抛出来,其中考过宋朝秀才的官员,如林必举等人,都有点懵了。

算术科目不行,其他成绩再好也不录取?还要考农事和六艺?这……

几个秀才官员很想反对,但是看到崔秀宁不容置疑的语气,他们的话还是咽了回去。

考就考吧,反正诗词策略,经史子集加起来也有六十分了。

崔秀宁道:“今日是四月三日,一个月后的五月二日开考。无论什么人,只要有唐国户籍,都可以考试。”

林必举听得心里一跳,赶紧问道:“夫人,那女子……”

崔秀宁笑道:“女子自然也可以考,一成的录取名额,可以留给女子。”

女子做官有什么好处?有,而且很大。首先,能够促使女子接受教育,打破无才便是德的枷锁,极大的优化人力资源。

女子的知识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层次也就高了。社会的能力,也能得到最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