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方某自知罪孽深重,……(第2/3页)

李鹜来嘎嘎‘乱’叫,李鹜走了,李鹜又来嘎嘎‘乱’叫。

李鹍端着面碗来参观,李鹍走了,李鹍又握着鸡腿来参观。

李鹊送来一杯热茶,李鹊走了,李鹊又送来一碟桂花糕。

小猢来趴在桌上睡觉,小猢睡醒走了,小猢又来睡午觉了。

日子每过去一天,沈珠曦就多焦急一点。

有无数张嘴等要吃饭,每一刻的休息都会让无数银子流出府库,但若堵住府库的缺口,又会造成无数人忍饥受冻。寒‘潮’一旦来临,等待灾民的就不是饿肚子这么简单了。

沈珠曦必须尽快想个办法,才能让灾民既得到妥善安置,又不会因为过于庞大的开支而拖垮襄州府库。

她翻遍能找到的地方志,决定借鉴历史上以工代赈的方法。

以工代赈只是其中一个目的,沈珠曦真正想获得的,是受灾四州流失的高端人才。

襄州此前就遭了一次‘乱’,再加上上任知府范为敛财无度,使得襄州人才凋零,如果借此次机会招揽他州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入户襄州,短期来看或许作用不大,长期来看却会对襄州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定主意后,她连夜召集州治所内的官吏,起草拟定了一份针对灾民的入户制度。

帐篷和食物‘药’物不再无条件发放了,但每个认真生活的人几乎都有一个或数个傍身技能,真正因为新救灾政策而饿肚子的始终是少数。

新政实行三日后,沈珠曦带着媞娘和几个家丁来到城楼上,视察着襄阳县外的灾民情况。

比起前几日‘乱’成一锅粥的状况,城楼外的安置点已经空了大半。

大量灾民凭着一技之长顺利在襄州落户。新来的灾民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登记、考试,得到官府许可后,他们也能以襄州百姓的身份进入襄州辖下的各个城镇。

沈珠曦站在城楼上,欣慰地看着楼下秩序井然的画面。

媞娘打趣道:“娘子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还早呢。”沈珠曦说,“这么多人涌进襄州,找不到活计也会出事。”

“我们也不能变出活儿来让他们做呀?”媞娘说道。

“开荒修路,还有各个年久失修的河堤……现在物价涨,人工的价格降,不如将该修的快该修的,趁此机会都修一修。”沈珠曦沉‘吟’片刻,说,“这事还需州官级别的人出面,底下的县官才会照做。”

“这还不简单,”媞娘笑道,“别人想要知府办事得求爹告娘,夫人只需吹吹枕边风就行。”

“走吧——趁还没闭市,”沈珠曦笑了笑,说:“在酒馆买一坛好酒,再拿几根卤猪蹄。”

沈珠曦走下城楼,一个不知在城墙边倚了多久的长袍男子上前一步,对着她缓缓长揖。

有了杨柳的前车之鉴,媞娘和几个家丁如临大敌地将沈珠曦挡了起来,媞娘还张开嘴,准备大喊周围的守卫。

男子抬起了头,沈珠曦一惊,连忙拉住了尖叫呼之欲出的媞娘。

“方同知?”沈珠曦惊讶地看着眼前的男子。

“方某早就不是什么同知了。”方庭之自嘲一笑。

“你这是……”沈珠曦不解地看着他。

一年多没见,方庭之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气势凛然的官僚,他穿着洗得泛白的长袍,长发用一根青‘色’布条束着,脚下是最普通不过的皂靴。人也像是老了不少,脸上‘露’着一抹憔悴。

“当年别过,方某自觉范为会自取灭亡,所以不久也抛弃官身逃跑了。辗转一年后,方某难解思乡之情,所以再度回到襄州,不想如今仁名传八方的襄州夫人竟然就是曾经的故人——”

方庭之沉声恳求道:“方某自知罪孽深重,在此恳求夫人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不知夫人可否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方某当初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