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今日份的昭武帝。(第3/4页)

一别六年有余,也不知小姑是否已嫁人生子,只盼着她性子改好了些,千万别再像是从前那般。

刚靠近后院,杨氏便听见自家夫君的哭泣声,她连忙带着孩子加快步伐,门口的婢女连忙引她进去正厅,就瞧见宁博文眼巴巴望着妹妹,不时抽泣,还要宁秋娘来安慰他。

他性子惯常温文柔软,待人接物都和气,却也是极妥帖的,对妻子孩子都好,但杨氏知道,他常常一个人在书房里偷偷地哭。

再一看宁秋娘,杨氏顿时愣了。

她怎地……变化如此之大,却又仿佛没什么变化?

说宁秋娘变化大,是因为她整个人容貌长开,气质更是大变样,从略显骄纵的官宦千金变成了……杨氏不知该怎样形容,总觉得小姑身上有种不下于公爹的威严感。

而说宁秋娘没变化,是因为宁秋娘虽离家六年,但却不见苍老,竟是比当年刚及笄时的美貌还要耀眼!

尤其是她身上那股自信自强的气息,是柔弱的杨氏所不具备的,将宁秋娘与宁夫人及杨氏明显区别开来——第一次看见宁秋娘的人,决不敢小瞧她!

正在杨氏踟蹰不敢上前时,宁秋娘拍了拍哥哥的肩,主动走了过来,“嫂嫂,当年是秋娘愚鲁幼稚,还请嫂嫂原谅。”

杨氏瞬间讷讷,她做梦都想不到这辈子还能看见宁秋娘朝自己示弱的一天,且她也有些心虚,因为当年她厌烦小姑,没少给她上眼药,虽然都是小打小闹,可最终宁秋娘愤而离家,杨氏认为也有自己的责任在,她连连摇头:“不不不,是我、是我不好……”

宁秋娘打断她的话,没让她再继续说。

离家的这些年,经历的事情多了,宁秋娘渐渐也懂了,嫂嫂刚嫁入家中,自然谨小慎微,想要得到公婆的喜爱丈夫的支持,这世上多少女子都是如此?而她因为爹娘哥哥被抢走,与嫂子产生矛盾,也是理所当然,归根究底,其实是她们本身的弱小所导致,她们只有依附别人而生才能保证自己好好活着,所以事事要看人脸色,爹娘要治她,直接使用父母的权威关起她来,她又能怎样?

当年她总觉得嫂嫂有时嘴上说着好听话,其实是故意跟自己炫耀爹娘哥哥对她多好,那时宁秋娘宛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可真要说起来,杨氏甚至不曾对她恶言相向,她又何必小心眼?

而如今若是杨氏承认当年有私心,难保爹娘哥哥对她不生间隙,因此宁秋娘直接转移话题,这便是一笑泯恩仇,再不提当年了。

“这便是我的侄女侄儿吧?”

她看向两个生得玉雪可爱的孩子,她离家时嫂嫂已快临盆,正是趁着府里一片兵荒马乱,她才走得那样轻易。

“是啊,见恒,思秋,还不快问候姑姑?”

宁秋娘微微一愣,看向那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姑娘:“思秋?”

“阿爹说我长得跟姑姑像。”思秋并不怕生,因为她从第一眼看见宁秋娘,就知道她是自己的姑姑啦!“所以给我取名叫思秋。”

宁秋娘不由得看向兄长,宁博文哭过了,此时正不好意思地挠头。

时人多重男轻女,他却偏疼女儿,其中未免有女儿与妹妹生得相似的缘故,侄女肖姑。

宁秋娘先取了见面礼送给两个孩子,兄妹俩一人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宁思秋拿到跟哥哥同样的礼物非常惊喜,她对宁秋娘道:“每年生辰,阿爹阿娘送我跟哥哥的礼物都不一样,我不喜欢什么裙子发钗,我喜欢读书写字!”

宁秋娘听了,眼神愈发温柔,她摸摸小侄女的头:“那你可要好好读书,日后参加科考,为国效力。”

宁思秋瞪大眼睛,她说自己爱读书,阿娘总说她不学无术,她不爱学女红不爱学管家,阿爹也常常叹息她日后如何嫁得出去,哥哥能在私塾里跟其他人一起读书,她却只能在后宅学什么女诫女训,可姑姑却说,让她好好读书,日后参加科考为国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