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问自己(第2/2页)

而且为了照顾翻译,庄语的语速也刻意放慢了一些。

重重因素加起来,原本十分钟的演讲可能就需要二三十分钟。

庄语的这场演讲大概就用了二十多分钟。

等到庄语讲完之后,恩波利立马上去,两人握了握手,庄语走下台,恩波利则走到话筒前。

他也知道时间不容他再浪费,就没有再说其他话,直接介绍起下一位演讲者:“接下来上台讲话的这位是星云奖获得者风和,有请。”

风和可能是除了张重和庄语之外,第四大学的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华夏作家了,因为他获得过星云奖。

即便有人没有听过风和,听到星云奖获得者这个名头也会高看一眼,毕竟星云奖的含金量还是不错的。

而且这几年星云奖大多数都给张重收获,能在这段时间内获得星云奖,难度要比往年要高。

风和上台之后没有寒暄,而是直奔主题。

他今天演讲的主题跟其他团员们稍有不同,作为一个科幻小说家,他聊的东西更贴近年轻人一点。

《我们的天空和脚下》

这个话题倒是跟当年他获得星云奖的作品《地心背面》有些关系。

张重坐在台下看着风和,短短几年时间过去,风和已经大不一样。

风和一直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科幻小说家,只不过他的作品以短篇为主。

不是张重看不起短篇,但是短篇小说有其弊端所在。

有很多文学家可能因为一部长篇小说而闻名,但是很少有文学家因为一部短篇小说而闻名。

即便是那些短篇小说巨匠,也是写了数篇短篇小说之后才获得名声。

而且纵观古今,出名的短篇小说家就那么几个,但是长篇小说家则不知凡几。

风和写的那些短篇小说是为他挣得了一些名声,但是却很难走向更大的舞台。

就拿刘慈欣来说,他有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比如《流浪地球》《乡村老师》《带上她的眼睛》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三体》这些长篇小说,他的名气绝对要差一大截。

很多人看过一篇几千上万字的小说,就跟看一篇故事会一样,都不会去关注作者是谁,即便是看了作者,估计也不会太当回事。

这就是短篇小说的弊端,很难为作家本人积累高人气。

风和如今的名气依旧不是太高,即便他获得了星云奖,也还不能真正地冲到国外市场去。

不过风和最近正在写一篇长篇小说,之前两人聊天的时候风和告诉张重说这个故事其实已经构思了五六年,只不过一直没有动笔。

他本身缺乏书写长篇的经验,所以难免慎重了一些。

张重则鼓励他,让他不要担心,只管动笔。在张重看来,构思了五六年没有动笔不是因为情节设置上卡壳,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在长篇方面不够自信。

但是没有关系,试着写一遍就行了,即便写出来的东西不太满意也无妨,这又不是考试不带你改的。

只管写,写了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如果一直不动笔就会一直担心,越拖越久就越难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