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被驱逐的王女(四)(第4/7页)

有人心中动了主意,也来找陆溪,问她需不需要工人。

陆溪当然是需要的,来多少,她收多少。

她也不需要出多么高昂的用工费,只需要高于市场价,两三个铜币,就能吸引不少人前来。

短短的几天时间,加入了几十人。

又因为郊外距离城市比较远,每天跑来跑去,不方便工作,所以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会一起好几个人租下陆溪的房子,当做起居的地方。

这里的非常宽敞,租金还比城市里便宜,住起来倒也很舒心。

很快,陆溪建造的房子被租满了。

人数已经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增加到了几百人。

人一多,各种需求也就多了起来。

比如吃饭,格雷西和诺娜两人是无法满足这么大的供应了,所以街上出现了除陆溪外的第二家餐馆,用来供应这些工人的一日三餐。

工人们的衣服破了,旧了,也需要有人来帮忙收拾,这个时候,卖衣服的店铺又出现了。

还有些工人,是后来来的,他们租不到陆溪的房子,只能以稍微更高的价格,从之前的人手里租房子,这样一来,第一家旅馆也出现了。

基本上,在这个简陋的小街上,能满足一个人日常的生活需求了。

陆溪乐见其成,知道这个城市一旦配备基本的要素,能满足日常的简单要求,就相当于有了活的血液,有了人,城市也就能活了。

只要她这个石油一直挖下去,工程不停,这个城市就不会死。

因为有了良性的循环,所以陆溪的荷包暂时保住了。虽然整体还是在消耗,但她的工人更多了,居民更多了,花的钱却更少了。

当居民达到一个阈值时,陆溪知道就是她躺着收钱的时候。

-

陆溪建造起来第二条街道。

她找来更多的黑发人,给了他们工作。

人数一下子破千了。

涌入的人口增加,需求也开始增加。

第三家参观,第三家旅馆,第三家衣服铺子,也陆续出现。

陆溪的收费都是按月收租,所有他们没有任何压力就租下来,要是见势不对,就关门走路,但第一家开的店铺,已经坚持了好几个月不仅没有关门,反而有越做越红火的架势,他们也渐渐放下心来,更加用心的投入这个城市的建设里。

此时的居民们,比陆溪更希望这个城市能长久的存活下去,因为这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温饱的地方,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住所。

只要工程还继续,城市继续扩建,他们就永远都有工作,不需要再过上那种饱经风霜的日子。

……他们对这个城市,开始有了归属感。

当第二条街道建立完毕后,规模更加大了。陆溪的银币用完了,还动用到五个金币。

这还是在通过收租来弥补支出的情况,花费越来越大。她前期基本都是赔钱,只为把城市弄活起来。而成果也不负陆溪所望,她的城市人数呈现成倍的增长,一下子突破了五千。

这里看上去,就像一座繁华的小镇那样,每天都有人忙碌的生活,人们不停地工作,不停的创造价值。

到了这个程度,陆溪目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听的扩建,不停的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定居生活。

通过招工引人的方式已经不怎么见效了,因为隔壁城市的工人,现在都在陆溪这里。

所以,陆溪决定要进行一步险棋——她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其他的人,用土地来诱惑他们在此定居。

很快,陆溪就指定了只属于她这个领土的法典——任何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都能在她这里领到一块土地。土地依旧归陆溪所有,她无偿借给他们耕用。土地只能用做耕地,无法做别的用途。臣民们从每年的收成里上交部分给领主,其他自用。

这是一个无比危险也无比慷慨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