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1章 生活处处有医理(第2/3页)

方远晨就经常告诉方寒,学医其实和种庄稼是一样的,什么作物需要多翻土,什么作物需要多浇水,什么作物喜阴,什么作物喜阳,各种草木都有他们的高官习性。

有句农谚说的就很实在:“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1霜。”

人其实和作物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有的人体质偏寒,有的人体质偏阴,有的人气血旺,有的人体质虚。

体质偏寒的人就不能多吃冷饮,就不能常喝冰水,气血旺的人就不能经常大鱼大肉,要少吃大补之物。

这些医理其实都是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中医是土生土长的医学,因而在很多时候是符合传统文化观的,套用西方的学说思想来解释中医,本就是不科学的。

中医的理论符合道家思想,天地之间,以人为贵,以人居中,所以人体之中肝木、脾土为贵,以肝木、脾土居中,治病的时候就要顺肝木之性,养脾土之真……从而生生不息。

方寒记得自己看过一篇戏说歪果仁为什么不能成仙的文章。

虽然只是调侃,却也有着几分道理,在中国道家来说,人要成仙,要三魂七魄健全,而歪果仁之所以不能成仙,是因为他们少了一魂。

中国道家文化一直都讲究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贵,人是可以修成仙的,也就是说炎黄子孙是有着自我的,我自己的命运我掌握,可在西方的大多数传说中,人都是神创造的,因而从诞生他们就把命魂交给了所谓的神,三魂不全,自然难以成神成仙,只能成为神的奴仆。

纵观佛教,西方的各种教派,要么讲究来世,要么讲究进天堂,很少有说当世的,可道家思想却是劝说世人,珍惜当世。

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的。

很多人都对“无为而治”这四个字有误解。

事实上“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操心,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加以引导,不逆天而行。

那么什么是自然规律,太阳东升西落,大海潮起潮涨,黑夜轮转,黑白交替,四季轮转,这就是自然规律。

道家有着不少传说神通,事实上很多神通,你去详细了解,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的领悟的基础上的。

中医治病其实也是一样,遵循自然,遵循规律,遵循人体系统的运转,加以引导,疏通。

“我现在总算明白,为什么方主任那么喜欢你了。”

匡明卓呵呵笑道,方寒在很多认知上确实和方浩洋很像,方浩洋所做的一些事情,方寒往往都能明白,都能理解。

有着这么一个下属,匡明卓也会喜欢。

瞌睡了有人送枕头,饿了有人递筷子,这就是领导最喜欢的了。

“方主任虽然是半路出家,却比很多人都懂中医。”方寒笑着道。

“说你胖你还喘上了。”匡明卓笑着打趣。

“实话实说而已。”方寒道。

“我就不明白,大自然中领悟医理,总是有些不靠谱,还不如多看几位患者呢。”匡明卓不以为然。

“我给匡主任您讲一个病案?”方寒道。

“你讲。”反正闲着没事,匡明卓倒是想听听方寒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来。

“周慎斋匡师兄听过吗?”

“明代嘉靖年间的名医?”匡明卓问。

“嗯。”

方寒点了点头,道:“周慎斋中年的时候又一次换了腹部中满之症,遍访名医,却一直没有什么效果,他自己也搜集了不少药方,却不敢贸然使用。”

“有一天晚上,周慎斋强打精神坐在院子中上月,突然乌云遮月,一时间周慎斋就觉得心胸憋闷,很不舒服,接过没过一会儿,一阵清风吹来,云散月朗,周慎斋瞬间就感觉到胸部也舒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