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方总,这就叫刷脸吗?(第3/4页)

方年没说前沿的业务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淑玲也没问。

她只是点点头:“原来如此,谢谢方年同学解惑。”

“……”

她只是单纯的疑惑。

方年的解释已经足够解答她的疑惑了。

中科大有自己的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这家公司将校内重点研究转化为成果。

比如科大讯飞。

此外,中科大也跟国内外大型企业多有联合实验往来。

前沿公司资助中科大建设前沿院,本质上也是这种形式。

只不过前沿公司是从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

主动的划定一个大的专业区域,进行交叉研究,借助高校资源部分培养人才和解决基础科技上的问题等等。

整体上来说,这种形式前期投入更大,风险也更大。

但更可控,更高效。

如方年所说,这种共建研究院的形式是多方有利的。

高校几乎不需要支出成本,不仅能大大解放学术研究生产力,还能培养人才,还能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等等。

何乐不为。

不管是经济上、政治上、学术上、培养上都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向上有实打实的论文啦、学术成果啦拿出来。

居中,教授们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获得副业收入。

向下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人才。

对外能给前沿提供大量的基础科技专业意见支持。

所以……

张淑玲并不需要挖根究底。

她只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肯定虽然身为在校学生,但心里定然有丘壑。

张淑玲稍作沉吟,又说:“贵司的方案我看了,从我的角度上来说,没什么问题。”

“我校不像西交大那样早有筹备,从零开始建设,的确需要一定时间。”

“关于择地兴建这个研究院,我个人没意见,不过涉及到庐州市府,以及多方面的协商,需要一些时间。”

“……”

方年表示理解。

……

事实上,以前沿的名义,将由前沿创新负责协调管理的中科大·前沿院的合作备忘签订并没有拖沓。

前沿提交的方案大方向上没什么问题。

具体的细节磋商上,在张淑玲看来更不是问题。

所以。

张淑玲笑着说了句稍等。

大约一刻钟后,方年一行人见到了中科大的校长,侯健国。

互相认识,简单寒暄后。

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前沿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达成就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建设事宜达成一致。

双方友好的协商了前期事务安排。

比如确定了研究院最终名字:

前沿中国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也确定了中科大·前沿院即日启动筹备工作,先期在校内组建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电子工程等数个学科的交叉研究。

前沿将在13号周一下午前汇入第一笔1亿元的款项。

同时,中科大将牵头联络庐州市府,协商前沿院落地事宜。

这个工作将尽快进行。

最后,方年很歉意地道:“侯校、张校,十分抱歉;

学生下周一有课,部分事务得由陆总和小谷来负责沟通协商。”

“当然,重要事务我会到场,申城与庐州距离并不远。”

侯健国愣了下:“方年同学不逃课?”

“学生的主业也很重要,甚少逃课。”方年腼腆而诚实道,“学业上的疑惑很多,颇觉学无止境。”

张淑玲脱口而出:“你不会学习成绩还很好吧?”

“还好,据说是国奖候选人。”方年更羞涩了。

“……”

身为高校校长,侯健国跟张淑玲并不认为方年不懂变通。

反而更欣赏方年的这种行为。

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方年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