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废西厂(第3/6页)

杨华到京后,汪直故意让他“活动”了一阵子,由着他到处找门路,塞银子,然后趁其不备,将他一举抓捕。

不愧是“三杨”的后人,其曾祖父的门生如今可谓是遍布朝野,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还依然互为犄角,将文官集团报团取暖的特质发挥的淋漓尽致。

从杨华身上搜出来的送礼名单,几乎将半个朝堂的名臣都一网打尽。

不但如此,连杨泰的弟弟,当今兵部主事杨士伟,和杨士伟的姐夫礼部主事董序,乃至司礼监的太监黄赐和陈祖生都牵涉其中。

要知道,黄赐可是太子朱佑樘身边伺候的得宠的大太监,而兵部主事杨士伟可是现在的兵部尚书项忠一手提拔上来的!

在得知这份名单后,万达也是无言以对。

这案子若是彻查下去,拔出萝卜带出泥,恐怕大半个朝堂都会因此被拖下水。可不是他过去,在地方上绊倒一两个土豪劣绅,甚至一个不得皇帝喜欢的王爷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四月二十七日,在福建和京师两地人马联合查案三个月后,杨华案告破,杨泰父子被判死罪。杨华本人因为遭不住西厂刑法,死在狱中。

这是汪直破获的第一个大案。

若是这件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罢了。

毕竟这两人杀人行贿的证据铁证如山,从邱子晋呈上的奏折中可以看到,他们一家这三四十年来,在当地赫然是个小朝廷了。

当地的百姓甚至将杨泰称为“杨千岁”,当地的官员们也任其作恶,“只知有杨家,竟不知有朱家”是也!

但是汪直并没有收手,他决定一网打尽。

广西勘事郎武清、太医院蒋宗武、浙江左政使刘福、礼部郎中张廷纲、云南监察御史黄本、左通政方贤,这些位列在受贿名单上的人,皆被汪直以各种理由抓入了西厂,严刑拷问。(注释1)

有些证实没有受贿的,被他放了出来。而一些证明确实有罪的,则直接送往锦衣卫和刑部坐罪。

汪直办事直接,不考虑官场关系,又加上邱子晋是匹一心走孤臣路子,不给别人更不给自己留后路的孤狼。

两人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掀翻了半个朝堂。

这是不管是之前的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偏偏给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给完成了,还几乎把满朝文武得罪殆尽。

现在文官抱团,想要铲除这个可能下一刻就危害到自己的西厂衙门,也是理所应当的了。

“不过,这折子上写的什么因为阿直的缘故,‘百官不安于位,百司不安于职,商贾不安于市,行人不安于途,士卒不安于伍,百姓不安于业’(注释2)……乖乖,阿直有那么大的威力么?大明的老母猪不下崽,难道也要怪阿直?”

万达实在看不下去了,文化人编排人也要讲点基本法啊,哪有这样的。

“朕就不应该希望从你的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

朱见深本来怒不可遏,听到万达这个比喻,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朕已经命令怀恩前往内阁,查问何人是这份奏折的首倡之人。”

虽然再不喜欢,内阁他还是需要留着的。

按照他的意思,只要将这提议写折子的人处理完毕即可。

“陛下……”

万达内心隐隐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妥善的法子。但是到底何如跟那群文人打交道,他自己也没什么经验。倒是怀恩,虽然身为宦官,但是在文官之中口碑良好,可能他真的有办法吧。

去年虽然冲着国子监的面子,弹劾他万达的折子一度绝迹。但是一过新年,谏官们又开始死灰复燃。只不过他们最近都集中火力对付汪直,弹劾他的折子也相应就减少了。

“你,回去锦衣卫带上仪仗,和汪直两人,到刑部去替朕传旨,邱子晋办事有功,擢升为刑部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