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天下第一楼(第2/5页)

据说按照大师所述的分量,再加上一倍的白糖,做出来的点心味道才刚刚好。若是嗜好甜食,不妨再加上一倍白糖,或者干脆倒入蜂蜜。

据此,大家推测这星海大宗师,可能是个浙东沿海人士——众所周知,沿海的浙东人比较爱吃咸口。

第三本《京华黄粱集》是在三年前出版的。距离再上一本《食珍录》的出版已经距离很多年了,甫一在书局露面,还将众人吓了一跳。

很多人猜测星海大宗师这么多年都没有新书上市,很有可能压根已经不在人间了。

都说世间已无大宗师,只留下了关于大宗师的传说。

谁知道星海大师不但再度出山,而且一出手就将整个大明国饮食界都震撼住了。

如果说,前两本书记录的菜肴和点心,还是大明国内能够见到的食物的话,这第三本书里写的菜式,则压根闻所未闻。

什么“裴冷翠肉酱拌面”,“海鲜至尊双层芝士披萨”,“泰西香草焗蜗牛”,“真腊香茅酸汤鱼”,诸如此类,记载了十多道从未有人见过的菜肴……这些菜肴的名字,每一字都是汉字,但是连起来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根据老学究的考据,其中“泰西”和“真腊”应该是指域外诸国。但是“裴冷翠”是何物?难道是以翡翠入肴?这岂不是和古书中写的仙人一样,以“碎玉”为食,以“真露”为饮了?

还有“芝士”又是何物?大明朝有“学士”,有“博士”,就是没见过“芝士”。难道是指拥有兰芝一般馥郁品德的高人么?若是如此,那么“披萨”又作何解释?

总之这本《黄粱集》写的云里雾里,虽然里面也记录了具体的食材和烹饪方法,但是很多食材光名字就让人看不懂,即便知道如何烹饪又有何用?

据出版此书的书商所言,这本书之所以叫做《黄粱集》,乃是星海大宗师在梦中云游域外各国之后记录的梦中珍馔。

乃是天上饮食,人间不可多得,大宗师这是在“泄露天机”啊!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星海大师已臻化境,这本书不是写给他们这个时代的人看的,而是写给几百年后的人看的。就同从唐朝时候传下来的《推背图》一样。

真是让人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按说这样热门的书籍,很快就会引来福建建阳书商的翻刻盗版,就是大名鼎鼎的“麻沙本”。毕竟麻沙书商,可是连四书五经和刑统律疏都敢公然翻印,从北宋时期就威名赫赫的的“老牌盗文狗”了。

偏偏对于星海大宗师的作品,这些人完全没有办法下手。

一来是书籍印刷确实精美,采取了多层套图的方式,插画呈现出菜品的每道工序和最后的成品简直让人光看图片就感觉闻到了热腾腾的香味,麻沙版压根做不到。

二来是但凡几个著名盗版书产地一旦发现了翻刻作品,不管是在书肆还是在黑市流通,几天之内必然有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杀到。不但销毁书籍,烧掉刻板,甚至还会将盗版书商直接下狱——那可不是赎铜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是要丢命的。

据说曾经有个潜伏在京都的建阳书商不信邪,出高价挖走了京师某个大书局的工匠,想要将星海的专著盗版一番。谁知道头一天成品从城郊印刷作坊进入京内黑市,第二天连工匠带书商,全部被下了诏狱!

要知道这建阳书商世代经营麻沙书,甚至当地就是以此为产业的,就算被官府抓到,了不起罚点银子而已。

该印的书还是继续印,该卖的书还是继续卖,作者骂那就继续骂,反正朝廷历来也没有说过盗版书是犯法的。

谁知道这京城的锦衣卫居然半点道理都不讲,他们居然说这写书的作者星海大师早就在顺天府衙门挂了号了,就等着捉拿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