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升堂审案(第2/5页)

大家伙大着胆子,偷偷往衙门里头瞄一眼

不看不得了,只看见一片光膀子的爷们在院子里赤脚狂跳。而且表情个个都是痛苦不堪,如癫似狂,似有神魔附体,如同群魔乱舞。

“不好,不好!这分明是中邪了啊!”

一个站在衙门口的老者突然说道。

“昨天就听说锦衣卫大人亲自带人山上捉女鬼,今天怕是已经捉到了,这会子正在衙门里做法压胜呢!”

众人恍然大悟。

“不好,不好,这衙门里有文曲星压阵,有道士祛邪,应该是不怕的。就怕那女鬼一时杀不死,万一留着一星半点的鬼气,从衙门里跑出来,怕是要找男人吸阳气呐!”

“快逃啊!”

也不知道是谁,在人群中大声嚎了一声。

众人一听,登时吓得四散开来,本来熙熙攘攘的街道顿时少了一半人。

什么?你问我怎么办?

你是不是傻啊?看到衙门院子里的那些人了么?

当然是回家脱衣服,晒太阳啊!

现在是将近正午时分,阳气正旺,快点回去脱衣脱鞋。将双脚踩在地上,接引天地之灵气,扶正祛邪。

等一回儿子时一到,阴盛阳衰,再跳就来不及了!

这些神神叨叨的本地人,有样学样,立即展开了“自救行动”。

等万达两人笑够了走回衙门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因为他俩的无心之举,整个歙县的男人们都匆忙回家,如今在院子里光膀子蹦迪呢。

衙门后堂内,见多识广,读过万卷书也行过万里路的监察御史邱子晋大人也愣住了。

这是什么情况?

这两位虽然是白丁,但好歹也分别是一族之长,德高望重的乡绅乡贤,如何就做出如此……如此不堪入目的举动呢?

这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促狭法子,只放了一个蒲团在地上。教两个上半身精光的老头膝盖对膝盖,脑袋对脑袋,鼻子贴着鼻子,面对面地跪着。

这两人加起来都要一百一十多岁了,先不说这光膀子的样子有多滑稽可笑。

就看两对巍巍颤颤的老胳膊,一同扶着一个铜制大香炉,顶在各自半爿前脑门上。

那香炉上还插了三根高香,每一根都有拇指粗细,如今已经燃了三分之二了,还剩点“发财根”正飘着袅袅青烟。

两人应该是举了有一阵了,胳膊早就酸疼不堪,导致整个香炉都在不断地抖动着。

滚烫的香烟烟灰时不时落在两人的脑门上,还有光溜溜的肩膀,脊梁上。烫的两人“丝丝”哈气,却又不敢扔下香炉跑开,只能一边用怨恨的表情看着对方,一边努力坚持着。

因为这香炉上方供着的,不是普通的神仙佛道肖像,而是临摹当今圣上的《一团和气图》,代表了皇家的天威。

这《一团和气图》是皇帝朱见深去年六月所做的一副工笔人物画。

乍一看画上所描绘的是一位乐乐呵呵,大肚能容天下事的笑弥勒。

再定睛一看,这哪里是一个人,分明是三个。

左边是一个仙风道骨,身穿道袍的老者;右边是一个端庄雅正,头戴方巾的读书人;中间的老和尚将两条手臂搭在两人的肩膀上,象征这“儒释道一家”,三教合一的思想理念。

朱见深不但画了图,还为这图写了一篇《图赞》,要求全体官员,在参看此画后,要“和以召和,明良辅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备。”

皇帝命人将它裱好之后,轮流悬挂在内阁、六部等重要衙门,让官员们轮流观看,以体察他希望臣子们一心为公,摒弃门户之见的心愿。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后来这图渐渐流传到了民间,许多衙门的后堂里也会悬挂此画的临摹版本。

官员们闲时与同僚们一同观摩此画,以表示自己即使远在地方,也深感陛下苦心。臣等必然时时观摩,以恤圣恩,万事以和为贵,俯仰不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