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以后盖房子将会是最赚钱的行……(第3/4页)

耿连成笑了笑,说道,“人比人气死人哪,来来不说了,都快坐吧!”

虽然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但耿连成一个生意人,脑子里除了生意还是生意,在饭桌上,他和赵明山谈了很多关于国民经济的大问题之后,又把问题落在了房地产生意上。

出于专业的敏感,赵明山当然也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关注。

他分析道,“的确这方面的政策已经出台了,北京上海也已经有了少量的商品房,不过,据我了解,这些房子基本都是卖给了侨商,一般人的接受度还不够。而且鹿城的经济,和同级别的城市相比较,算是很不错的,但和北京上海是没法比的,老百姓的购买力也有限,能不能卖到预期的价格,能不能在很短的一个周期内卖掉,这还是一个未知数。”

耿连成对此却很有信心,他说道,“赵老弟,你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你想想看,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两代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甚至是三代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完全没有个人隐私不说,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矛盾,所以对房子的渴求是很迫切的,而且为了吸引老百姓购买,房子售价不会太贵,估计一平方在两百块左右,一套明亮宽敞的两居室,只需要一万多块!而且楼上不是平房,生活更加方便!”

的确,一万多块不算贵,

要是按照后来的房价,那就是遍地捡大白菜了,

对于他们在场的四个人来说,一万多块不算什么事儿,就连郭芳,这两年在耿连成手下工作,也攒了不止这个数儿了。

但问题是,这个数目对于现在鹿城中等偏上的人家来说,仍然是太贵了。

前些年到处搞运动搞清算,整个城市的工作和生产都处于半混乱的状态,而且对私营卡得很紧,大多数人手里都是只有干巴巴的工资,扣了每个月的花销,月底剩下不了几个钱。

也就这两年情况才稍微好点了,很多人家里有了余粮,开始有点存款了,但,能存个几千块就顶天了,一万多一般是没有的,如果有,那一般就不是工人家庭了。

有些级别比较高的机关干部,月工资很高,倘若生活简朴,而且特别善于存钱,倒也有可能存上一万块。

但有个问题又绕回来了,机关宿舍一般盖得都不错,级别高的干部根本不存在住房紧张的问题。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需要的买不起,买起的不需要。

赵明山认为,房地产的确前景无限,但这个行业的启动,至少还需要等上两年。

当然,如果有资金有实力,领跑在前面也完全没有问题,但问题就在于,耿连成把自己左右的资金都用在了运营百货商店上,根本抽不出更多的钱。

那个孙老板虽然有些家底儿,但捂得严严实实的,不肯拿出全部家当。

这就有不小的风险了。

但做生意讲究看破不说破,而且他的这些看法,耿连成也未必认同。

赵明山点了点头,说道,“耿兄这想法很不错,如果真的做成了,你就是鹿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这个项目的资金压力应该很大吧?”

耿连成等的就是这一句话,他拍了拍赵明山的肩膀,说道,“可不是吗,大生意赚钱多,肯定投入也多,我的百货公司才刚起步,虽然现在日进斗金,但也投入了两百多万,这几年挣得钱全都砸进去了,就这还欠着不少货款呢,所以别看生意大,真是调不出太多现金来,赵老弟,姗姗不想入股,但一旦项目启动了,就凭咱们的关系,钢材肯定还是要从你们厂子进货的!”

肖姗盯着他等待下文。

耿连成放下刀叉,笑着问道,‘赵老弟,我听说,你们银行现在正开展新的信贷业务是吧?”

其实一开始耿连成没想找合伙人,蛋糕再大再噎人,还是自己独吞了味道好,关于资金的问题,他先去找了银行,没想到竟然接连碰壁了,他主动提出以地块作为抵押,但现在的地不值钱,他又是用非常手段拿到的,人家银行根本不受理,疏通关系后也没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