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对不起,我来晚了。……(第2/3页)

海参从明朝就是宫廷御膳,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来,整体社会经济没有明显的进步,甚至有些地方吃饱肚子都成问题,自然没有余钱考虑这些,但最近两年不一样了,城里各机关单位,各厂矿企业都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农村也在逐步实施包产到户,老百姓的日子明显变好了,肯定就要讲究了。

鹿城靠海,徐凤兰的娘家在鹿城郊区,虽然也有耕田,但也算是个小渔村,徐家以前也养了一只小鱼船,那时候海参不算值钱,她每次回娘家,除了拿些小鱼小虾,有海参的话,也会拿点回来,打渔的人家都知道,小孩子要是总得病不好养活,冬天进了九每天往粥碗里切点发好的海参,转年就能好很多了。

那个时候赵明山的姥爷还在世,老头儿心疼闺女,总怕她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养不好,出去打渔都会特意捞些海参。

因此,赵明山特意嘱咐了售货员,跟顾客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说海参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可能。

对于一般人来说,感冒根本不算病,但对于小孩子和老人,有时候就是一场大病,尤其对于老人,最难熬的就是冬天了,冬天熬过去,就能再活一年了。

不用等到冬天,北京的讲究人和一些老干部,吃海参的已经越来越多了。

赵明山淡然一笑,说道,“郭大哥说话太客气了,提携谈不上,咱们是一起进步!”

郭达海给他倒了一杯凉茶,又把屋子里的风扇开到最大,笑着说道,“对对,咱们是一起进步!赵老弟这是放暑假了?”

赵明山点点头,说道,“对,学校放假了,这次来一是看厂里看看,二是,咱们的之间的合作也许还可以更近一步!”

郭达海心里有些疑惑,他们现在的合作程度已经很高了,他们厂现在出的货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供给赵明山的,倒不是别的单位不要货了,鹿城百货公司的欠款早就结清了,也来进过货,但是,他们海制品厂产能太低了,而且郭厂长这人认死理儿,不肯为了多出货降低质量,有订单也供应不上。

虽然厂里现在有钱了,可以继续扩建,但这厂子是国营的,规模大了意味着责任也大,郭厂长觉得,能维持现在这种状况就很好了。

万一,他是说万一,以后要是没有了赵明山这个客户,厂子产能上去了,销售上不去,那货都砸在自己手里,照样是不行啊。

他问道,“赵老弟,你这是,又拉到新订单了?现在天气热,他们渔船上捞上来的东西质量都很一般,我建议啊,稍微等一等,最多再过两个月,各种鱼虾都开始肥了!”

赵明山摇摇头,说道,“不是的,是这样的,郭大哥,我这儿有一个供货协议你看一下,如果你觉得可以,咱们就正式签一下吧!”

其实上一次郭厂长去北京的时候,他就有这个想法了,不过那个时候他正忙着写论文,没空细想这些。

郭达海只有初中文化,而且他都四十岁了,那些年学的知识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他接过去写得密密麻麻的两张纸,还没看就有点打怵。

前年鹿城百货公司的采购员,第一次上门说得天花乱坠,也是让他签了一个协议,他没仔细看就签上了,没想到按照上面的规定,是不收一分订金先供货,百货公司进一批货,全部销售完再付钱,如果这中间有些品类需要补货,同样不需要一分钱订金。

总之一句话,百货公司几乎可以白拿货,而且只要他说没卖完,那就是没卖完,这样半年下来,百货公司一共进货三次,金额有七八万,但却一份钱也没付。

郭达海甚至为此窝囊出一场病。

吃了这么大的亏,他再怵头也得仔细看了。

郭达海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一遍,不放心,喝了半杯茶,又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