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清三彩(第3/4页)

别说中国,在国外,唐三彩也是鼎鼎有名的艺术珍品。

如果是真的唐三彩,现场早就一片哗然了。可惜,这只是清朝仿造的作品。清朝喜欢仿造古代历代的艺术品,是大家都知道的。

清朝仿造的唐三彩,现在人民习惯上称之为清三彩。

清三彩以康熙三彩为代表,大多是单线平涂外,还有一种不画纹样点染而成的,色彩斑斑驳驳,自然天成,与唐三彩相似。

现场,靠近展台的一位老者皱了皱眉:“不像是清三彩。”

呃!这么打脸吗?好歹人家是国际友人,就算不是,也不要当众拆穿呀!这样,人家挺丢脸的。

王会长也忍不住尴尬。

只见金圣基已经脸黑如碳,阴沉起来。这哪里来的老家伙,不懂装懂,倚老卖老吗?

“哦?老先生,我这件三彩陶器,怎么不像是清朝的物件?请指教。”金圣基忍不住怼道。最后,“请指教”三个字咬得特别重,好像不给个交代和解释的话,他可就不客气了。

老人家听出这个人的恼火,笑道:“指教说不上,清三彩,或者说素三彩,它都有着非常独特的特征。比如……”

他跟大家解释,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

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雕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雕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案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在清朝,瓷器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顶峰,陶器其实并不重视,毕竟有了美玉,谁还在乎粗瓦?

所以,一定程度上,清朝三彩陶器并不理想。哪怕是皇帝下令要制造的仿品,也会带着瓷器的一些特征。

然而,我在这件作品上,没有看到这种痕迹。”老人有理有据分析道。

总得来说,在清朝,瓷器才是主流,陶器的生产,哪怕是政治任务,也会多少带着瓷器的一些特征,毕竟陶瓷不分家。

大家或许不知道,在清朝康熙时期,三彩陶器在大家眼中,更偏向瓷器了。

比如,这个时期生产的,最名贵的品种,就属于墨地三彩。

先在器上施以绿釉,复施墨釉,即成墨色地,再以泛紫的深墨笔道勾描花卉、禽鸟、荷莲等图案,填绘黄、绿、紫、白各色,谓之墨地三彩。

康熙墨地三彩为民窑产品,在当时供孝家之用,产品少,因而十分珍贵,康熙墨地三彩器,目前国内少见,有些早年流散到欧美一些国家,法国罗浮宫艺术博物馆就收藏有我国康熙墨地三彩大花瓶、大罐、大棒槌瓶、观音尊等。

那些宝物,其实已经算是瓷器。所以,三彩到了清朝,本质上已经有了变化。

事实上,这一点,王会长一开始也有疑惑,只是当着金圣基的面,不好意思说出来。

接着,老人家的话锋一转:“不过,这件作品,总得来说,还是挺不错的。我出六千吧!”

直播间的观众,以及现场的观众很无语,刚才还打人家脸,现在是给人家一颗甜枣吗?

果然,见老人出价,金圣基的脸色也就好看了一些,学中国人的古礼,朝老人抱拳表示感谢。

虽然对韩国人不怎么感冒,但大家还是给面子,没两分钟,价格已经上升到三万六千。

接下来,胡杨的举动,让直播间的观众和华仔等人都很吃惊和意外。

“五万!”

老板娘菲姐吃惊地望着胡杨:“弟弟,意思一下就行了,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