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清朝的奴役政策(第2/3页)

使用时,以手指按住,将砚滴移到砚台上,略松手指,便可以往砚池注水。砚滴是利用气压原理控制滴水分量的。

这饱含了中国古人利用自然之力服务于人的思想,通过触觉感受砚滴内部的气压,通过视觉决定砚滴的出水量,再结合自然之力虹吸原理,最终达到合适的出水量。

“嗯!然后呢?”

“它是一件粉青釉魁星点斗砚滴,明朝时期的物件,算是龙泉窑砚滴的代表作。先说一下造型吧!

我们从造型上看,整个造型构思由‘魁’这一字的字形展开:一个面目狰狞,头上长角的如鬼神灵右手执笔,左手握斗,一脚外踢,另一脚踩于如意云头之上,好似腾云驾雾,从天而降。

做工精巧细致,画面生动,情趣横生。

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的四星的总称,魁为第一的意思,书生科试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拜祭魁星,以魁星为赐科试第一的神灵。”

“魁星点斗”、“魁星踢斗”也由此应运而生。以此题材籹作文房用具亦符合书生情怀,为祥瑞之物。

而粉青釉,是南宋时期的瓷器种类,元明清各代都有仿制。

粉青釉的釉层中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未熔石英颗粒,它们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强烈散射,从而在外观上形成一种和普通玻璃釉完全不一样的艺术效果。

“你怎么知道,它是明朝的?”何思谦问道。

其实,他蛮好奇,那些鉴定古董的,是怎么对一件物品判断“年龄”的。有些古董是可以看出新旧,但具体多“大”了,为什么有人能通过肉眼看出来?

“你看,这颜色,闪烁着微微的蓝光,这就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窑烧制的粉青釉,釉中除铁外,还有微量的钴元素,因此呈现浅湖绿中闪微蓝的颜色。”胡杨解释。

“那为什么不能是清朝的?”何思谦追问。

胡杨笑道:“很简单,看风格。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就好像我们八零后和九零后,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朝和清朝,一个属于汉族执政,一个属于满族执政,那么风格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偏差。在艺术上,也是产生巨大的差异。

比如这个魁星点斗,明清时期,脚踩的如意祥云是不一样的。

眼前的是明朝的风格,清朝的祥云纹饰要稍微方一些,看起来比较有规矩,不像明朝的那么飘逸。而且,祥云的数量,清朝的讲究双数。”

总之,清朝显得繁文缛节很多。这跟清朝是满族统治有关,想要靠这种规矩、仪节等奴役汉族。

这一点,从哪些皇族对下面的人的称呼,就能看出,都是喊奴婢、奴才的。

在清朝以前,文人都很自恃清高,要他们自称奴才,那是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感到侮辱。可到了清朝,居然引以为荣,还自我安慰,那是亲近的意思。

除了“主子”和“奴才”的称呼外,还有一点非常明显。

比如清朝以前,官员回应皇帝,一般都是用“喏”。而到了清朝,就变成了“喳”。

唱喏之礼起源于东晋,兴盛于两宋。秦汉时臣下听命多行揖礼,举手过顶。

“喳”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一个张开的嘴,右边是太阳在树枝的下面,意指鸟在夕阳的树上小声鸣叫。

所以“喳”字本意是小声的象鸟一样叽叽喳喳声。引申意为奴仆答应主人差遣时,小心翼翼发出的声音。

那么,大家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

“喏”字表明了职位的不同,是下级、下属领命行事时,向上级直至皇帝的唱喏之礼。而“喳”或者“嗻”表明了身份的不同,是奴仆、奴才的回应之礼。

不得不说,这是清朝奴役政策的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