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乾隆四大家(第2/3页)

行云流水一样的用笔,是胡杨最为欣赏的,看铁保的书法,心会安静下来,沉寂下来。真正的好作品,往往就是能带给人各种精神影响。

章左看胡杨的表情,就知道这是一个真正能欣赏书法的人。这一刻,对胡杨的好感度大幅上涨。

“怎么样?看出这是铁保什么时候写的吗?”他问道。

胡杨想了想:“从这字来看,有一股淡泊名利的味道,我猜测,应该是他被革职的时候,而且还是第二次被革职的时候做出来的。”

根据他的了解,铁保虽然是满族人,而且也确实做到了非常大的官,但几经挫折,两次被革职,分别流放到新疆和吉林。

在每经波折的人生遭逢中,铁保总是表现出异常旷达的心胸,给人一种进退安然、荣辱不惊的个性展示。

章左点头,这幅作品,他是专门查证过历史资料的,就是他升为礼部、吏部尚书。林清事变时,由于极力追查通匪太监,又被革职,流放吉林之后,写的这幅作品。

“有眼光!不错,不错!”

其实,铁保作品比较多的时期,还是他做两江总督的时候,好多都是那个时期作出来的。

胡杨将目光放在剩下的两幅作品,有点意外,跟章左说道:“章老爷子,您这是打算收藏‘乾隆四大家’的作品呀!”

只见另外的两幅,分别是翁方纲和成亲王永瑆的作品。

加上一开始,他临摹的那幅刘墉的作品,不就正是凑齐了乾隆时期四大书法家的作品吗?没想到,章左老爷子还有这种爱好。

说到这,章左有点得意,笑道:“可惜,上次遇到刘墉的哪幅作品,对方要价太高了。不然,我这就真凑齐乾隆四大家的作品。”

那次,他找到刘墉的后代,对方就珍藏了好几幅作品,一直不舍得出手。似乎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才愿意出手一幅。

不过,人家是知道行情的,所以要价不低,喊三百多万,章左有点拿不出手,也就错过了。

事实上,这些年,他收集了不少书法家的作品,但他最欣赏的,还是乾隆时期四大家的作品,所以展示在自己客厅的,就只有铁保等人的书法。

翁方纲的作品,算是四大家中,艺术水准最低的一位。不过,他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

这位清朝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家,写字和做人都很讲究,讲究出处。比如,他的书法,每一笔,都似乎能找到以前书法家的影子,所以,没有自己的特点。

不过,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吸收了别人的书法精华。他认为哪位书法家的横笔画最好看,他就模仿下来,吸收变成自己的。

“翁方纲,你说他是一个讲究出身的老古董,绝对没有错的。他的书法,每一笔,都讲究要有来历。

他始终墨守前人成规,不求创新,终究只是以工夫见长。

正是这样,他和刘墉经常互怼、相讥。刘墉也会临摹别人的作品,但他喜欢创新,整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有自己特点的。

这种行事风格,无疑就是和翁方纲是走极端的,所以两人算是水火不容。”胡杨跟直播间的大家说道。

“成亲王永瑆,其实大家并不陌生,在乾隆的儿子中,是多才的一位,也就是大家经常看电视剧的十一阿哥。

这个人,无论是政治手段上,还是书法、文学等领域的成就,都非常厉害。”胡杨介绍道。

军机处,在清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机构,而永瑆作为一个亲王,曾经总领军机处,可见手中的权力有多大。

书法上,他创造了“拨镫法”。

所谓的“拨镫法”,是运笔的一种技法。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拨灯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