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墨迹还很新鲜(第2/3页)

“老爷子和我很像耶!我也是这样,先吃了再减肥,管他呢!”

“作为一名吃货,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实在太难受。不单止对自己,我身边要是有那样的人,我觉得自己会被烦死,很看不惯。”

“我也是,怀孕的时候,有人跟我说不能吃这不能吃那的,自己偷偷吃。”

“厉害,怀孕还能任性吃,我那时候都要吐死了,根本不想吃东西。”

“还是注意点好,病从口入,这话是没有错的。”

……

屋内,墙的两边,挂着几幅书法作品,有两幅是章左自己写的。

“刚才听老冯说,小胡是鉴定高手,那帮我看看这两幅书法。”章左指着右边墙上的两幅书法作品。

胡杨望过去,其中一幅大篇幅的。

只见这幅作品很有特点,点划丰腴处短而厚、细劲处含而健,对比强烈;结字内敛拙朴,而决不拥塞,端重稳健中透出灵秀;章法轻重错落,舒朗雍容。

整体风格含蓄蕴籍,精气内敛,浑若太极,貌端穆而气清和,有硕儒老臣的持重,无恃才傲物的轻佻,似乎包有万象而莫测高深,洵然可敬。

这种风格的书法,太有辨识度了。

胡杨不假思索地说道:“这是刘墉的作品,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

刘墉是清朝很出名的政治家,跟和珅、纪晓岚一起,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非常有名,应该不少人都看过他的电视剧,什么刘罗锅,说的就是他。

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

不过,刚说完,胡杨就改口:“嗯?不对!只是临摹作,不过,谁这么厉害?将刘墉的书法临摹到这种程度,已经入神了。”

别人临摹,要做到形似并不难,可要将那种笔意学到,那就太难了,也就是所谓的“神似”。打个比方,就好像是武侠小说里面,学别人的剑招并不难,但你要把别人的剑意学到手,那就太难了。

刘墉书从颜真卿出,但较之颜氏更显圆润浑厚,作书喜用浓墨,遂有“浓墨宰相”之称。

他与翁方纲、王文治、梁同书并称为乾嘉年间国朝四大书家。亦有以来其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翁刘成铁”。

可以说,他的书法成就是非常高的。

想要把他的书法精髓学到,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而且,练到这种程度的,胡杨还真没碰见过,差不多八九成相似了吧?

胡杨他自己能百分百得到苏轼书法的精髓,那是系统的功劳,如果是他自己练,恐怕练到躺进棺材那天,都练不到这种程度吧?

一开始,章左老爷子有点失望,但很快管理好自己的表情。

没看出是临摹作,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毕竟还年轻,这就是能谅解的理由。不要说这种年轻人,换了个专家来,恐怕也看不出这是临摹作。

只是,老冯一开始就抬举他为鉴定高手,在书法上的造诣也很深,所以章左才会有点失望,果然是吹牛的。

但是,听到后面那句,章左顿时睁大眼睛,显得非常惊讶!

这么快就发现是临摹作?怎么看出来的?他朝自己老友看去,不会是这老家伙,提前告诉对方的吧?

冯师傅这把年纪,能看不出老友什么心思吗?

他没好气地说道:“我可没跟他说过什么,你不要小瞧人。我说过,小胡在鉴定方面,丝毫不差那些老专家,你自己不信就算了。”

章左忍不住朝胡杨问道:“小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胡杨解释:“如果忽略其他因素,仅仅看书法的话,这几乎就是刘墉的作品。而且,纸张也是清朝的,让人难以辨认。

不过,这幅作品也有一个很大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