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严复手稿(第2/3页)

“胡哥,这里还有一张。”祝福递过去。

胡杨一看,后面还有留名,微微惊讶,居然是他的书信。

“祝兄弟,你运气不错呀!这是严复的一封家信。虽然没什么价值,但也算是稀罕之物,可以自己收藏,也可以捐给相关机构。”胡杨说道。

刚才游玩的时候,他就记得,严复的故居就在这里面吧?所以,出现一封他的书信,似乎也说得通。至于为什么会落到这里,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种家信,信息量不大,就是几句唠嗑,所以没太大的价值。

当然,这里说的价值,是用金钱衡量。要说没有价值,那肯定也不是,名人用过的东西,哪怕是一张纸,一根笔,都是文物。

曾经有人说得对,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他们用过的东西就是废物。

胡杨觉得,这种东西,相关机构应该会感兴趣,比如这里面的严复故居。一旦知道这封书信,应该会想办法回购。

至于能给多少钱,胡杨可就不好说。或者,会有几百块奖金什么的,锦旗?应该没有的吧?

“那本书,给我看看。”胡杨又指着祝福手上的书本说道。

直播间的观众无语了,这都能捡到宝贝,是不是哪里不对劲?真是胡哥走到哪,都能发现宝物,有点诡异呀!

祝福也傻了,呆呆地将书本送过去。

胡杨打开一看,根本不是什么书本,而是一本手写翻译稿。作者,同样是严复的。

据他所知,严复就是一位翻译家,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这是一位近代很伟大的人物,对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正是如此,三坊七巷里面,他的故居不是最大的、不是最美的、也不是用料最精的,却受到最高的重视。

毕竟,这个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我国近现代的名人中,太多人受到他的影响了。

“这本手稿是一本翻译稿,挺有价值的,你想办法跟这个店拿过来。一会,我们可以去景区办公室,我相信,他们对这两件东西很感兴趣。”

啊?

祝福目瞪口呆,感情自己是要捡漏了?这也太快,方式太奇葩了吧?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哈哈!小哥哥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受到了一万吨的惊吓,不过,这运气,没谁了。居然是严复的手稿,也不知道能值多少钱。”

“别去景区办公室吧!那些人,说不定强行要了手稿和书信呢?人家的地盘,想怎么样都行。”

“应该不至于,起码还有五百元奖金和一面锦旗的,这不能省。”

“我也觉得,放风出去就行,让他们自己找上门来。”

……

作为死党的骆不凡也一脸难以置信,心里吐槽:这样都行?那家伙踩了什么狗屎哦!

“胡哥,这东西很值钱吗?”作为一个福州人,严复的故事,经常听,是他们福建的骄傲。他留下来的东西,应该是挺值钱的吧?

“不好说,我简单说一下吧!手稿、信札等收藏,也不是没有,甚至在拍卖市场搅动过风云,拍出几百万的天价。

信札手稿的价值核心在于其所承载的史料文献价值。史料文献价值的高低则与信札手稿的直接作者、书写内容息息相关,此外书迹的艺术性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因素。

……”

他告诉大家,相对于艺术性,信札手稿的内容更为关键,尽管信札手稿类藏品在物质形态上与书法作品比较接近,然而在价值衡量标准上则更应参考古籍善本。

“所以,这封家信的收藏价值不高,不用抱很大的期待。”

说完,胡杨将目光转向那本翻译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