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马可·波罗和甜筒的问世(第3/3页)

“所以呢,甜筒的发明还要多多感谢意大利人。”这是我父亲的观点。

还有就是,冰激凌绝对不是亚洲人的发明。在那个中国老人被赶走后,父亲让邻居家的男孩从图书馆借来了一大堆和马可·波罗相关的书。那天晚上,他读到《东方奇迹》的原稿丢失了的史实。最老的手稿是1400年的,那时马可·波罗已经死了75年。书里没有提及中国长城,没有写到用筷子吃饭,也没有描述喝茶的习俗,更别提什么冰激凌了。有些历史学家质疑这部旅行记录的真实性,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听了别人讲的故事,把耳闻都记录了下来。在这之后好多年,伦敦的中文学家弗兰西斯·伍德发表了极有争议的研究:《马可·波罗真的去过中国吗?》。那时我父亲就百分之百地肯定那个世界闻名的旅行家一步也没有踏入过中国。

“马可·波罗是个骗子!”半夜里,父亲突然大叫起来。

“快去睡觉。”母亲说。

父亲一直在等那个中国老人来店里,可他再也没来过。于是父亲便走向坐在店外面的另一个中国人,说:“冰激凌才不是你们发明的呢,我可是有历史证据的。”

“您说什么呢?我不明白。”中国人说。

“发明冰激凌的不是中国人,就跟长柄鞋拔子是一个道理!”

六十年代,许多荷兰的冰激凌店受到了意大利南部劳工的困扰。没事的时候,他们就成群结队地走进店里,一个人占一张桌子,大声地讲话。要不就是坐到一个刚刚点单的荷兰女孩子旁边。有些冰激凌店的玻璃上挂着大牌子,上面用意大利语写着:禁止意大利人入内。

父亲也想挂这么个牌子,写上:禁止中国人入内。不过被母亲阻止了。母亲说:“所有人,不管是年轻的年长的,富有的贫穷的,男人女人,都欢迎他们来店里吃冰激凌。”

一个世纪前,卡洛卡提在伦敦发明的“一分舔舔乐”也就是这个目的。

父亲最终还是妥协了,然而他一生对中国人的厌恶也就由此播下了种子。

数年后我在读一部中国经典诗歌选集时,发现了杨万里的一首诗,作诗时间在马可·波罗出生前100年。让我惊讶的是,诗人描写了一种奶制品:看起来冻得结结实实,烟雾缭绕,融化时宛如阳光照耀下的白雪。

我把这首诗念给父亲听,主要是想跟他开个玩笑。结果他只跟我说:“我不喜欢中国人,也不喜欢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