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二代们的宴会(第4/5页)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而不存者。何晏在《道论》中说,‘有之为有,待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

刘稳听到这声音后哈哈大笑,他问王七麟道:“听说王大人在乡村长大后来加入听天监,并没有怎么念过书,那想必没有见过士子清谈吧?”

王七麟摇头。

刘稳说道:“那你今天可以看到了,待会别笑掉大牙。”

清谈这种事王七麟听说过,很多人知道魏晋遗风和魏晋清谈,其实这事传承自大汉朝。

汉代没有科举,选官任人的方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

地方官在自己的辖区里选拔人才,推荐给上级行政单位或者直接推荐给中央,这叫察举;地方政府和中央觉得被推荐的人选不错,给被推荐者下达征调令,这叫征辟。

察举和征辟的基础,就是清议。

什么是清议呢?这指的是汉代各级政府选官任人采取的一种考核标准。

通俗地说,就是你的交际圈对你的社会评价,社会评价越好、参与评价的人数越多,地方官推荐你去做官的概率就越大。

这个交际圈不仅局限于贵族和豪门,寻常百姓也有机会参与清议。

举个例子来说,王七麟家乡牌坊乡的谁想做官,那他平时就得给自己树立良好形象:

首先是读书,甭管有没有条件,去找私塾先生找秀才找乡里村外识字的人,去找他们学习、去互相探讨学问,先让这些人知道他是个好学的人。

其次是名声,乡里要是有恶霸就得去打恶霸,没有恶霸就找个人当恶霸去打恶霸,有穷人就要去接济穷人,没有穷人——这是不可能的。

这样做好事多了,名声就传出去了,毕竟这年代没人写日记,老百姓都喜欢唠嗑和八卦。

有文化有名声了,还要忠君爱国,要在家里供奉先祖或者开国大将和高官的牌位,初一十五要上香,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要谈谈对他们的敬仰。

这样学问、名声、爱国心都有了,如果朝廷在当地缺乏人才要招募官员,基本上就会考虑一下了。

到时候朝廷会派人来乡里村外的打听百姓和当地族老、尊长们对这人的评价,看看他传出去的名声是不是真的,到时候的评价就是清议。

从隋唐时代,朝廷大开恩科选拔人才,出了许多有才无德的贪官污吏。太祖皇帝建立新汉后别出心裁,就启用了科举与清议并行的官员选用法子。

也就是说,并非是考出功名就一定能做官,朝廷还会去清议考生,一旦考生清议不过关,那也不会被选用为官员。

科举加清议来给朝廷选拔官吏,这是本朝的一大特色,确实挺有用处,起码各地百姓反应来看,本朝的贪官污吏不是那么多。

王七麟进听天监也是经历过清议的,吉祥县听天监派人去他们乡里打听过他这个人,然后乡里村里的反应是这孩子有毛病,从小胡言乱语,动不动就跟鬼附身一样说些莫名其妙的话……

然后他通过了清议。

因为听天监就需要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正常人谁进听天监?听天监也不收正常人。

大屋门口大开,春寒料峭,但走到门口有混合着檀香的热气往外涌。

屋子墙壁四周立着许多香炉,炉子焚烧的旺盛,火势熊熊,给开阔庞大的房屋提供了滔滔不绝的热量。

有体态娇柔的侍女站在香炉旁,慢慢挥动轻罗小扇将热气给吹到房间内部。

也有侍女提着篮子,篮子里是一些香片,她们隔一段时间将香片放入香炉中,这样热气凶猛,香气则是淡而不散。

王七麟看的目瞪口呆,这些世家子还真会享受。

这生活也真是奢侈!

想着去年冬天大雪冻死在上原府的那些老百姓,他心里无端的冒出一句话,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