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嫡姐14 给徐瑶月说亲。(第2/3页)

这是多狠毒的心肠,多急功近利的心思,才能在这个时候攀附上赶着!

徐瑶月心里委屈,但是想到秦锦夜叫她的那一声“月儿”,以及丢下的一件衣袍,引得她一颗心砰砰跳动得急促,又没有底气为自己辩解。

回到府上,徐瑶月就被二太太禁足了。罚她抄佛经,为韶音祈福。

三太太黄氏则是厌恶透了她,只觉得看走了眼,本以为是个老实本分的女孩儿,谁想到竟藏得这样深。她坚决不肯让徐瑶月做这个纽带,对三老爷说,假如音音没福分,年纪轻轻就撒手去了,府上要另选一个女孩儿,绝不能是徐瑶月。

三老爷答应她,跟大老爷等人去说。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因为韶音渐渐好起来了。

经过一夏,待逐渐入了秋,她仿佛缓过来一口气,人又精神起来了!

消减的面庞重新长起了肉,面色又变得红润少许,吃饭也香了,睡得也稳当了,咳嗽见少了,说话的气力又足了。

总之是眼见着好转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涵儿。母亲好转,没有人比他更高兴了。发愁的是秦锦夜,因为他愈发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妻子撑得越久,月儿和他就被拖得越久。

他对妻子已经没什么感情。两人之间,原就情分淡薄,在徐瑶月出现之前,他便忙于公事,两三日才过来看她一眼,并且不会亲近地坐在她床边,握住她的手,说几句体贴地话。只是坐在桌边,不冷不淡地问两句。

后来他伤了右脚,皇上不再指派重要的差事给他,他无用武之地,一天天闲得没事做,郁郁不得志,要多烦躁有多烦躁。而想到这都是她任性,一意孤行,非要出去看桃花才导致的,心中积攒了怨气,越来越浓。

虽还不至于盼她去死,但早年的情分却是一点也不剩了。每次看到她,总忍不住想,她这样一天天苟延残喘的,月儿怎么办?

他无法对妻子表现出什么,于是看着床前尽孝的涵儿很不顺眼:“书读好了吗?整日贪玩!你已是五岁了,该懂事了,不要总缠着你母亲!”

训斥他是没断奶的孩子。

涵儿登时就怒了,恨不得拿刀子捅他!

说得什么混账话!母亲身体不好,他侍奉跟前,有什么不妥?况且他也没耽误读书,每天很用功的!

涵儿不由得怀疑,秦锦夜可能等不及了。因为他眼底的冰冷、不耐,简直不加掩饰。也许是看他是个孩子,在他面前不加遮掩,总之那冰冷的态度让涵儿心惊。

他心中凛然,变得警惕起来。睡前总要检查窗户,母亲吃的、用的,也都一天检查三遍,抓药、煎药等,更是要亲眼看一看。

他小小年纪,藏着这么重的心事,很快瘦了一圈,下巴都有些尖尖的。

韶音没劝他什么。

他不是真正的孩子,内里是个成年人了,他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会量力而行。

只要她不死,他就垮不了。

这也是韶音选择“苟”的原因。假若涵儿不是重生的,是个真正的孩子,她早就把秦锦夜弄死了。否则,她一会儿病了、一会儿好起来,折磨的不是秦锦夜,而是小小的涵儿。真正的小孩子可受不起这个。

一日,府外有人送来了几车蜀锦。

“我家老爷曾经受过府上太太的恩惠,如果没有当年太太使的一角银子,他早就饿死在街头了。”送来蜀锦的是一名老仆。

说起来,还有些辛酸。

“我家老爷得罪了人,已是被打死了,他临死前嘱托老奴,将家当孝敬给恩人太太。”老仆说着话,便呜呜地哭起来。

管家将这事禀报给了韶音。

“是贺知砚干的。”脑中,灰灰禀报道。

贺知砚等人逃往了蜀地,隐姓埋名地居住下来。他惦记着韶音,不知道她还在不在人世,恰好遇到一桩霸占财帛的案子,于是指点那家老仆到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