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楚有乱秦之心,秦有乱楚之意(第3/3页)

很快,三人来到正殿,熊启大势招待!

恭维之声,不绝于耳,期间,负刍和李斯更是相谈甚欢。

酒过三旬。

熊启说道:“客卿也是来自楚国,本相的父亲亦是楚人,负刍也是楚人,如今也算是一家亲了。”

李斯连连客气地说道:“李斯在楚国,只是一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岂敢和儒家负刍和相邦相论,相邦如此抬举,李斯惶恐。”

负刍笑道:“兄长此话过矣,大丈夫不问出身,能立于天地之间,是为英杰也,以负刍看,兄长虽出于微末,但雄才大略,当得起大丈夫之称,就说兄长乃是荀子高徒,便已让人心思神往,荀子虽为儒家,但身兼法儒之学,名是儒家,实为法家,身兼两派之精义,难怪,能教出像兄长这样的大才。”

李斯谦逊道:“李斯微末之才,岂敢于老师相提并论,负刍兄谬赞了。”

负刍接着说道:“负刍出身儒家,虽知荀子之才,但未闻荀子之意,不知,今日能否请教兄长,荀子的法儒之学,到底为何?”

熊启也不由有些兴趣的看了过来。

李斯想了想说道:“恩师著作,备采六百年为政之成败得失,以王道统合诸国治国之学,以宽政为轴心,其宗旨在于缓和秦国峻法之严苛,使得商君之法平和,民众富庶,然而,荀子之学,看似儒家,实则表儒而里法,既尊王道,更尊法制,就治国而言,便是今日诸公所论之学,荀师之学中,法制却为主体和根本,王治为法制之器也,此,二者区别亦。”

负刍和熊启二人。

顿时惊愕,惊叹道:“表儒而里法?”

负刍本是儒家之人,自然听得明白,也就是说,宽刑而不谈仁义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