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回城知青(02)(第2/5页)

二货儿媳对婆婆的拍打丝毫不在意,还嬉皮笑脸的说,“妈,我看这块布料好的很,百货商场好像没有吧?”

“呢绒的,两面都能穿的,精贵的很。商场里的一般都是普通的粗呢,细呢。哪有这种呢绒,这种料子都不用挂里衬的,一般的里衬也配不上这料子。”金婶子说话的时候,已经开始回忆自己做学徒的时候,见过的那些好料子。

手中的双面呢面料,就是她也从来没有见过,但一上手摸摸,就知道这大概是个什么面料,羊毛的细细的呢绒面料,至于还添加了什么。

她不知道,但知道大半的成分是羊毛呢绒。还轻盈,想想都知道保暖性很好,也挺阔,柔软。摸一摸,就知道,是顶顶好的面料。

就是她以前做学徒时,那些豪富权贵府上的太太也只怕没有穿过这样的好面料。也许是近几年国外才出的新面料。

最近二三十年,如此好的料子,可是没有见过。

有些人家里即便有一些好料子,也不敢拿出来做衣服。

“哎呦,小杨真是有本事呢,居然能弄到如此精贵的面料。我想估计是友谊那边才能买到的。”二货儿媳一脸的羡慕,嘴里啧啧有声。

金婶子没眼看二货,赶紧的把呢绒面料转移到另外一边。免得被喷上二货的口水吐沫。

一整块大块的呢绒面料,都是深灰色的,四个孩子一人件到膝盖的呢绒外套。裤子就是细灯芯绒,面料厚实。四个孩子一人两条,冬天穿。

还有两套夏天穿的衣服,上衣是细棉布料子,下面的裤子是目前做裤子的常见面料。

“也许吧。”其实金婶子心里很明白,这种面料,即便是友谊也不一定有。

二货儿媳的嘴巴不紧,她怕说出来给小杨惹去麻烦。

隔壁院,尹婶子家里,一家人都在议论杨清这位大学生新邻居。

“妈,那小杨同志真大方,自己都不做衣服鞋子,找人做。啧啧……”

尹婶子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脑袋上,“瞎说什么,不知道不要乱说,人家小杨是大学生,放暑假也要挣钱养家里的四个孩子,她哪里有时间做这些,那孩子看着讲究,但也不是胡乱花钱的人。

别在外面瞎说,给她惹去什么麻烦?”

尹婶子已经开始规划,一下子接了一个大单子,不只是单布鞋还有棉布鞋,皮棉鞋,人家小杨自己出面料,还有里面的绒毛棉啊 。

男士的单布鞋就有八双,男士的棉鞋有四双,还有皮棉鞋四双。四个孩子,更是多,单布鞋一人三双,棉鞋一人两双,皮棉鞋两双。

还有成年女士的单布鞋,棉鞋,皮鞋,一共做完加在一起要几十双。

单子是大,心里也高兴,可缺人手,只能回娘家求助,娘家的嫂子们,进门以后也学了家里做鞋的手艺,可不比她的手艺差。

几人一起做,还能教教下面的孩子们,让她们也好好学。以后不说挣钱,至少自己穿不用求人。

几人一起做,速度也快些。听小杨的口气,近几年每年都要做很多的鞋子,即便穿不完,也可以存起来一些。

有活做就好,她呀为了孩子们提前退了休,在家里带孙子孙女,也闲的很。有事做,还能挣钱,她想着挺好。

第二天一早,天亮 ,天明轮流值班打扫庭院,给家里种的菜浇水,还有家里的卫生,擦擦扫扫。

杨清从黑市溜达一圈回家,做好早餐,五人吃完早餐。杨清提着两个带盖的大竹篮,天亮天明背小篓子。

四个孩子手牵手,跟着杨清去到公交站牌等车,上车。一路到位于二环边缘靠近三环的杨家。

走进胡同,一路上遇见不少街坊四邻,杨清一路打招呼。

直到走进自家住的大杂院,一处三进的大院子,左右带跨院。

原本是一位权贵的院子,后来,权贵家里落魄,这处院子有些在解放前已经归了私人,有些归了国家。但基本都是老邻居,杨家的四间房,是解放前自己花钱买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