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2/6页)

青阳凭空立于乱涛骇浪之上,右手拈一柄长剑,剑发青光,嗡然而鸣,散发出令菩萨宝相也有些想要退避的可怕威压。

算上白莲教那次,青阳这算是第二次请师祖神通,手握住剑的虚影时,强大的力量涌入四肢百骸,久未曾兴起的恶念又一次在他脑海中私语:

这一剑之力,可分天地,可断日月,可止枯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何必救这些蚍蜉蝼蚁之徒,拿着剑劈开登仙路,岂不快哉?

“老兄,你真的不是我自己生出的心魔吧?”青阳将小泥像往身后一背,左手也扶住剑影,双手执剑高抬,“我五岁大的时候就知道,这话不该这么解释了。”

能够摧折天地的青光在剑锋上吞吐,青阳手随心动,执剑劈下!

如摩西分海一般,滔天的洪水被这一剑斩断,连带着黄河道上淤积深厚的泥沙,也被剑意劈开一条宽敞的河道。

浑浊的巨浪先是被剑气激得掀起,几乎翻出菩萨宝相之外,而后又随着引力自然地退回去。

这一次,没有淤积的泥沙,河水顺着河道顺畅地奔向远方,就连原本被上涨的河水淹没的土地,都又显露了出来。

“……”胤礽扶着门,静默半晌,穿过被惊呆的婢子们,自己回屋躺下。

闭上眼,都是那一剑的锋芒。

青阳拄着剑,俯视着百姓由震惊到狂欢,而后又要冲来跪拜的样子,取出三清铃平静地道:

“这话是说啊,天地看待万物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没有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

府邸中的康熙,看到这一切,也忍不住抢上前几步,心情仿佛被割裂成两半:身为仁君,他对洪水退去、百姓无事感到格外惊喜;但身为理智合格的帝王,他又对百姓看到的这一切,是否会对大清的统治有所动摇感到忧虑。

然而三清铃响,响彻天际,传遍黄河岸。

目睹了这一切,或是震惊、或是狂热、或是敬畏的百姓与兵将们,神色渐渐懵懂,伴随着绝心一道加持的诵经声,这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逐渐从他们的记忆中分离,被铃声与经声拔除。

之前像这样的大场面,譬如朱三太子余孽、白莲教等等,事情结束之后,青阳都会用三清铃拔除在场人的记忆,只留下肥羊的好讨钱,包括之前赶走太子派来的管事等仆从时,他也只让这些人留下了“太子结识了一个叫做青阳的道士,貌似有点本事,但具体什么本事呢,想不起来”这样的记忆。不然康熙当初接到的密折,就不只是说青阳“形貌姣好,被皇子尊称为大师”,而是好几本神幻短篇小说了。

等到铃声散尽,康熙看着周围的人们纷纷各自干各自的事,一副什么也没发生的模样,不禁带着些警惕地询问回到庭院的青阳:“大师有这样的能耐,为何还要消除大家的记忆?”

青阳又恢复成小学生抱泥像的姿势,可可爱爱,嘴里说出的话却极为深刻:“依赖神灵,人是不会进步的。想想看,农民想要五谷丰登了,不研究如何照料、改进粮种,只知道求神拜佛;病人生病了,不知道去医馆找大夫,大夫也不知道精进医术,只知道给神烧香……”青阳话锋一转,翻了个白眼,“神灵也不想养巨婴的好吧。”

就好像小窄巷一样,青阳从未鼓励人们信仰神明就能获得一切,而是给他们提供一份工作的机会、让孩子们有学习的机会,至于机会能不能把握得住,最后结果什么样,那还是得靠自己。

青阳道:“修行本身就要求超脱凡俗,只有像这样邪道作祟、伤人性命的时候,我们才会出来制止,平时基本都是追求自己的成仙路。”青阳不禁长叹一声,“要赶在死前成仙,时间可太紧迫了……”

康熙面上不显,心中却是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