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第4/9页)

卡塔尼亚的歌剧院也去了,名字叫贝利尼歌剧院(贝利尼出身于卡塔尼亚)。我在这里看了威尔第的《埃尔纳尼》。免费。这是因为,我们一说是专门来卡塔尼亚看歌剧的,售票处的老伯默默给了两张招待票,微笑使了个眼色。这是在西西里发生的为数不多的好事之一。在西西里,日本人这一存在相当珍稀。

倒不是因为白拿了票才这么说的——这《埃尔纳尼》甚是气势雄壮。在西西里看的三部歌剧之中,这部最让我开心。土里土气举止粗暴的威尔第没有多少装腔作势之处,从中深切感受到的是“大家一起欢度今宵”的民众性活力。这种积极的现世气势恐怕只有在意大利地方城市才能感受到。交响乐团和角色或许比米兰稍逊几分(不过这天扮演埃尔纳尼的是林康子),但惟其如此,观众席间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让我们为本地歌剧加一把火吧!”而这点非常有意思。邻座的老伯一边吃橘子一边同歌手合唱。

西西里留在印象里的,不管怎么说都是吃的。不过,并不是说名列米其林[2]的星级名店有多么好吃,那种店我去过几家,大多令人怀有疑问(我觉得米其林倾向于高度评价饭菜无懈可击的饭店,而在这点上意大利菜的美妙和气势不可能得到正当评价)。总的说来,在西西里较之所谓无懈可击,“有懈可击”的菜似乎更有味道。一如歌剧,多少有些粗鲁但还是有气势的歌剧更适合西西里的风土。在这个意义上,偶然走进的街头饭店好像更能幸遇令人心服口服的菜肴。当然,相当劣质的也并非没有领受过。

我们在巴勒莫外出就餐大体是吃午饭。晚间懒得动固然是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半夜(即意大利晚饭时间)吃得太饱很难入睡。

一来没有一一吃遍巴勒莫的主要饭店,二来太高档的敬而远之,因此不可能断言哪一家是巴勒莫最美味的饭店,但我个人最中意格拉纳特里大街的“阿库卡尼亚”,去了三次。一直在意大利生活,去两次的饭店虽说为数不少,但去三次的则没有几家,可见一定好吃无疑。不过,意大利的饭店厨师流动频繁,一年后再去很可能味道大变,即使现在也说不准此处是否好吃。

首先,这里的自助餐式的前菜(antipasto)很够味。意大利饭店里的前菜,往往看上去似乎好吃而实际吃起来却油腻腻的令人难以下咽,但这里的非常清淡爽口,颇有家常菜风味。我们一边高兴地吃着,一边喝有力度的西西里白葡萄酒。其次值得推荐的是西西里特产沙丁鱼通心粉和墨鱼汁细扁面,这两样好吃得不分上下。沙丁鱼通心粉就是往通心粉里拌上沙丁鱼、松籽、茴香和葡萄干,美妙至极,盘子上来时味道好极了。搭配或许让人觉得不伦不类,但实际吃起来的确让人舒坦。这东西除了西西里很难吃到,若有机会去当地务请一尝。

话虽这么说,对墨鱼汁细扁面也不可坐失良机。可能你说墨鱼汁通心粉岂不到处都有,可这并非普普通通的墨鱼汁通心粉——往堆积如山的细扁面上大淋特淋墨鱼汁。乍看之时,不由让人未吃先饱,心想一个人哪里吃得下这么一大堆,可是偏偏吃得下。吃起来顺顺利利进到胃里。吃完时餐巾因墨鱼汁变得黑黑的,说难为情也难为情,但其冲击力还是务请一试为快。赤坂[3]的“格拉纳塔”的墨鱼汁我也中意,但和“阿库卡尼亚”相比,我觉得墨鱼汁的浓度差一档次。

一般说来,这家饭店每个菜的量都很大,吃完前菜和通心粉,肚子就胀鼓鼓的了。于是我们两人点了一盘量不大的主菜分开吃。实际上只前菜和通心粉就足够了,问题是若拒绝主菜,男服务生的脸色就好像有人告诉他今晚6点世界完蛋似的。如果可能,我不想看那样的脸色,所以大致点一道菜。这里的菜数鱼好吃。鲜鱼烤好后淡淡调味,长相俨然杜鲁门·卡波蒂(Truman Capote)的领班把鱼端来,用刀和叉子动作麻利地把鱼刺和鱼肉分开。我喝蒸馏咖啡,老婆吃点心。我思忖,女人这东西恐怕天生具有用来装饭后点心的小型备用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