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议定国号(第2/4页)

郑家人打开了门望着外面的士兵们,顿时感觉到几分错愕感,这一幕实在是太离奇了些,当下也不敢耽搁,连忙去禀报了郑觉。

在郑先去赴东湖之宴后,郑先胞弟郑觉便成为了郑家的代表人,他面对府门外包围的复汉军士兵,并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非常冷静地派人打开了大门,随后便带头走了出去。

“宁枢密使,此番何须如此,若是有事相召,郑某自然会亲自上门拜访。”

一番话倒是说得不卑不亢,甚至连恼怒都没有,倒是让宁忠义颇为欣赏这份淡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份心态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当下便对郑觉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宁忠义也知道这一番不会彻底击垮郑家,因此言语间也多了几分客气,“奉楚王令,调集郑家所有案牍资料,还会带走一些相关涉案人员,不得有误,还望郑先生能够多多理解。”

案牍资料……

郑觉眼神一凝,心里却是多了几分警觉,面上也不好多说什么,低声道:“既然是楚王殿下的命令,小人也不敢阻拦,诸位请。”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宁忠义笑了笑,也不以为意,几队复汉军士兵便进了郑家的宅子。

当然,复汉军的士兵并不会很粗暴的去搜检郑家,而是去了郑先的书房当中和库房里,将一些案牍给运了出去,中间见到的一应财物,分文未动,对于宅子里的女眷更是不曾多看上一眼。

这一幕落在了郑觉的眼里,也不由得暗自点点头,像这般动作已经是相当客气了,只是他心里也暗叹了一句,可是有了这一回,恐怕郑家真的已经是要没落了。

想到这里,郑觉心里对于郑先便多了几分埋怨,不管怎么说,他们郑家都跟宁家是姻亲关系,只要好好巴结住宁家,坐在复汉军这艘大船上,将来也少不得他郑家的好处,何必要去贪图那点小利,参与到那群小人当中,如今却是彻底失了先机。

宁忠义在搜检完毕以后,将案牍都装上了马车,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客气地拱了拱手,便带着人离去了。

案牍有没有问题其实也不重要,只要郑家以后彻底失了势头,那么一切也都会慢慢失去的。

……

珞珈台上,众人欢聚一堂,根本不知道此时的武昌城内出现了如此大变,由于复汉军将武昌城封锁得十分严密,因此根本没有人出来走漏消息。

宁忠源此时一脸微笑地望着郑先,轻声道:“致斋,为何适才一直闷闷不乐?”

郑先脸上带着几分苦笑,心里明白今天这一关怕是很难过去了,当下便跪在了地上,闷声闷气道:“启禀王上,臣只是看到了眼前这一幕,心里不胜感怀罢了。”

“哦?致斋难道不高兴吗?”

宁忠源眼神微微眯了起来,他的脸上虽然还带着笑容,可是语气里却有些阴沉。

郑先连忙趴在地上,高声道:“臣心里感怀的是,当今天下战乱纷飞,百姓离乱,更有暴清残民,小民苦不堪言,若非楚王起兵反清,救百姓于水火,如今岂有我汉家江山?”

一番吹捧之词并不能改变什么,郑先很快就抛出了戏肉,“只是臣以为,我复汉军想要更进一步,就需得不拘一格提拔人才……臣昏聩无能,难以委以重任,还望楚王明察。”

宁忠源听完这话却是脸色大变,连忙过去扶起跪在地上的郑先,低声道:“致斋,何至于此?孤昔日倡义之时,若非你们悍然相助,复汉军又岂会有今日?致斋如今年不过五十,将来还大有可为,岂能此时激流勇退?”

一旁的程远芝看到了眼前这一幕,笑道:“王上,致斋有此感叹,想来也是天命已至。”

郑先脸上也带着几分惶恐之色,眼中含泪:“王上,我复汉军有今日着实不易,臣以为此时当以国事为先,若是将来能够克定中原,臣也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