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是朕陷入误区了(第2/3页)

而且他不仅知道,他还知道的更多。

担任幕僚长的这段日子,他也接触到了更多以前所接触不到的东西。

虽然以前皇帝也会跟他推心置腹,但那只是一些表面上的担忧。

而现在呢,又到了另外一层意义。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张良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在保持对皇帝敬重的同时,也不需要过份的去拍马屁什么的。

他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持中立,以最端正的态度去看待所发生的问题。

只有这样,他才能看的更清楚,他才能给出最中肯的建议。

“现在的大汉,已经不需要为了生存而去和亲求饶了,以前的那种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而现在的和亲,就说眼下,是为了稳住乌孙,让他们与匈奴对立,为汉军进入西域提供帮助。”

“但若是说的长远一些了呢?公主嫁过去以后,可以在乌孙释放大汉的文化与魅力,让乌孙人更加熟悉了解大汉,假以时日,当乌孙人对大汉不在抗拒的时候,就是大汉彻底征服乌孙的日子。”

“虽然臣知道陛下并不希望用这种方式去开疆拓土,但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又为何不去试一试呢?”

“陛下要娶乌孙公主,而乌孙大王子同样要娶大汉的公主,虽为立下盟约,实则同盟关系已经牢不可破。”

“通往西域的道路并不通畅,等朝廷找到通道,建立驿站再过去,最快也的三五年的时间,三五年后,西域又是什么样子的?”

张良不断的剖析着这件事情的利与弊,然而核心思想就是告诉王不饿。

我嫁这个公主,就是为了先同化你,然后在征服你的,同时,也是为了汉军尽快进入西域提供保障的。

而一旦双方联姻成为了事实,汉军进入西域,乌孙会拒绝提供牲畜作为军粮吗?

肯定不会的,而北方三大行国,乌孙若是支持了大汉,那么龟兹也不会拒绝。

毕竟这次使团中也是有龟兹使臣的,接下来双方肯定会达成一些友好的协议。

至于大宛,他们本身就对陆贾的使团有了歪心思,大汉自然是不会再去拉拢他们的,所以汉军一旦去了西域,若是情况允许,第一个要打的,必然是大宛。

同时,进入西域的汉军,也可以借助着大汉与乌孙的这段蜜月期,迅速的在西域站稳脚跟。

这样就算将来乌孙那边有了什么变化,大汉进入西域已经成为了事实。

凭借着强大的军力,他们同样赶不走汉军。

“朕没有公主,眼下也只有田儋一个人站出来愿意让他的女儿嫁给昆图!”绝不和亲的念头,在王不饿心中已经渐渐的松动了。

骨气归骨气,但是同样的一件事情,放在不同的时间段,意义也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个心结的问题罢了。

一提起汉朝的和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打不过了,嫁个公主过去为自己争取几年的时间吧。

但是一提起唐朝的和亲,第一反应就是唐朝对这个地方有意思了。

不管有意思没意思,唐朝的和亲其实大多数都是具有一定战略用意的。

比如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自此往后二百余年,吐蕃赞普继位必请唐朝皇帝册封。

又比如牛逼轰轰的一人灭国王玄策,一个人他咋那么牛逼呢能灭国?

其实他是逃出来之后,去了吐蕃,然后直接问吐蕃赞普借兵过去灭的国。

所以,经过张良的细心劝说,王不饿也意识到了,和亲其实不一定都是坏事。

但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看的还是自身的实力。

你强,这就是好事,你弱,那就是坏事。

“这可不像陛下的心胸呐!”王不饿又一次的提起了田儋,张良也不由得愣了下,似乎王不饿也改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