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分兵

“好。此地上通大河,下临西洋,与楚王藩隔海相望,于海路河道都是便利之处,更是天然良港,可以容纳大军。虽然而今是一片荒芜,但是臣看土壤,却是上佳的,假以时日,定能为鱼米之乡,可以供应大军辎重。此地乃是西洋都司所在地,再好不过了。”杨廷和说道。

太子站一处高地,将仰光附近的地势尽收眼底。

仰光所在地,乃是一片河流冲击平原,两条大河在这里相会,奔流入海。因为大河的冲击,这两岸都是一片沃土。

当然了,任何农田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开发的成果。

而今这里大多是湿地沼泽。不过这在大明人眼中不算什么。

毕竟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农民。

对于如何种田都有自己的办法,而太子当初也是亲手在西北修建好水利的。更是知道,这里有较为平整的土地,然后有大量的水源。

这自然条件胜过西北地区数百倍了。

然而在西北,大明百姓一点点的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山坡上,沙漠边弄出一点点旱田。

所以,这些开垦良田所遇见的困难,在大明百姓看来,根本不是事。

太子说道:“好,杨卿,此战之后,此地就是西洋都司驻地了,孤会上表推荐你为西洋巡抚,至于此地如何从大古刺宣慰司那里弄来,你可要费心了。”

杨廷和立即说道:“臣明白。”

太子点点头。

心中对战后西洋局势已经有了安排。

其实,整个海外藩王乃至南洋西洋的政治框架都是太子一手打造的。

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古代封建的明代封建政策。

虽然大明将藩王分封在各地,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一点不受限制,从分封开始,太子就有意形成数国制衡,不能让某国独得地利的想法。

当然了,这也有这十几年分封的藩王太多了一点,南洋的地方也不大够。

其次,就是凌驾于南洋诸藩之上的南洋都司。

其实,南洋都司这个体制,与大明内部的都司体制已经有些不同了。

大明内部的都司,仅仅是省一级的军事单位,或者在要害地区,单独设立拥有一定民政权的地区。

但是南洋都司麾下有太多其他权利了。

对于藩王管理,南洋都司还下辖两个府。凌州府与旧港府。

这一切的一切都蕴含着中央与地方分权折中的思想,北京对于南洋实在不能遥制。但是又不能不管,才形成这种抓大放小的体制。

这一个政治体系,都是由太子完成的。所以他想要在西洋再复制这一个模式。

但是如果复制这个模式,就必须要有一个根本重点,也就是中原借以发力的要点。

就好像是凌州府与旧港府一样。

太子也觉得杨廷和所言不错。

仰光此地。距离大明也近。

单单看海路来说,的确绕道很远。如果风向不顺,一两个月也不够。

但是如果覆灭阿瓦之后,从陆路到北京,如果八百里加急的话,或许一个月之内,能够到达。

虽然依旧不算太方便,但是已经不错了。

从地方到中央的信息交互的时间,决定了帝国的边疆到底在什么位置。

这一块土地虽然还不是大明的,但是太子已经视为囊中之物了,不仅仅是太子对大军的自信,也是太子对杨廷和的信任。

杨廷和在南洋种种作为,已经显露出自己的能力。

太子相信,有大军在后盾,杨廷和是可以让大古刺宣慰司将这里献给大明的。

不过,这一件事情还是之后的事情。

而今太子要准备的却是眼前的事情。

他一挥手,身边有人将一张地图打开,却是缅甸各地的地图。

只是比起大明内地的地图,显得简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