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

也先的决断很及时。

几乎在也先撤军第二日,大军先锋就已经到了。

没有到了第三日,成国公就已经到了。

虽然拖到后面的步军,还在艰难的跋涉之中。毕竟几十万人所需的辎重,已经往前线运输的辎重。所以行军相对迟缓,坠后好几日的光景。

而带领中军的成国公朱勇,想打瓦刺一个猝不及防,来了一次轻装,甚至走在三千营的前头,来到了大同城下。

只可惜,这个时候,瓦刺军队已经大规模撤退了。

他仅仅是抓了一个尾巴。

越过大同追击了数十里,成国公朱勇也就收兵了。

毕竟成国公朱勇,虽然看不起瓦刺,但是他也很明白,大军倍道而来,只有一击之力,一鼓作气,二而衰,三而竭。

大军出紫荆关,已经加速前进了,而他在大同南轻装北上,已经是二而衰了。

军队虽然还是士气满满的。

毕竟对方望风而逃,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的逼退了瓦刺,全军上下对瓦刺的轻视只会更加严重,只是士气虽然可用。

但是士气与体力消耗,精力消耗不成正比。

在成国公看来,而今将士们的士气,是虚气。

所以他不敢再追了,毕竟蒙古人诱军队追击,然后设伏的套路,是一个人都很明白。

他想先在大同修整一下,等一等后面大队人马。

这个时候成国公也没有闲着,他先向京师报捷,不过是报得杨洪大同城下之战。他也没有在其中加油添醋,不过给对吴瑾所部请功不少。

甚至要算到这一战次功。

原因无他。

杨洪乃是简在帝心的人物,真抢了杨洪的功劳,这不大好收场,但是如此大同,京营一点也分不到,且不说成国公朱勇是怎么想的,就是京营将士们都有些不服气。

而吴瑾是这一战之中,唯一参战的京营将领,自然要好好抬举一下。

至于大同各地的情况,也一一汇报到了成国公朱勇手头上。

一时间成国公朱勇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

可以说,大同以南已经够凄惨了,但是大同以北,已经成为一片白地,无人区了。光万人以上尸堆就有三个。

至于零散在村落的尸体,更不知道有多少个。

真是大明丘福之败后,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士卒没有损失多少,但是百姓伤亡决计在十万之上,甚至无法统计了。

从太宗皇帝开始,三代休养生息,恢复过来大同周边的元气,一下子回到了洪武年间。

洪武初年,大明与蒙古的战争频繁,蒙古屡屡南下,太祖皇帝有鉴于此,将宣大之间的人口,部迁到了北京一带。

在太宗登基之后,才用军户移民回迁。

几十年经营才有而今的样子,大同边地的繁华,也有力的支撑了大明九边第一镇大同镇。大同镇比同样重要的宣府镇都要好上不少。

而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

兵灾,兵灾。

虽然古代有水旱蝗涝冰雹海潮飓风等等自然灾害,但是杀伤力最大,破坏力最惊人的,还是兵灾。

在杀人这一件事情上,没有人比人类本身更在行。

成国公细细看过之后,他的心就凉了半截。

这么大的损失,这么惨无人道兵祸,瞒是瞒不过去的,当今这位皇帝不是庸主,在其他方面或许不行,但是耳目遍及天下。

虽然锦衣卫在王振之后,在朝政之中近乎隐身,好像大明根本没有这也个部分一样。但是真正在权力顶峰的人,却能看到锦衣卫递给内阁的每日情报汇总,甚至内阁有时候遇见事情了,还能发文让锦衣卫协助。

只是协助,以为内阁是管不到锦衣卫头上的。一般来说,对付内阁的要求,锦衣卫都是查查情报库,与锦衣卫一些机密无关的,就汇总一下,交给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