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天文数字(第2/2页)

很抱歉,大明是有王法的,赋税收上来,地方分几成,怎么截留,都是有成例了,对于周忱这样专家来说。

不用派人去查,单单看朝廷这里的账册,就能将地方府库有多少钱,就算出来,即便是地方上有大工程,他们也是要向朝廷报备的。

每一省的结余多少,朱祁镇是雾里看花,知道有这么一笔钱,具体多少,却不大清楚。但是周忱却如掌观文。

他敢将近三百万两的负担,转嫁给地方,绝对是有准备的。

朱祁镇说道:“就这样办吧,这第一批三百万元,从内承运库出。你马上安排。”

周忱说道:“是。”

朱祁镇心中暗道:“内库刚刚有一点起色,就又打回去了。”

内库的起色,却是因为少府。

刘定之经营少府,也是很卖力的,少府的营收一年超过了百万两。主要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是金银矿,这方面的收入就超过了五十万两。

特别是海西发现的金矿。一年能收入六万两黄金,以黄金与白银一比十的比例,就是六十万两白银。

朱祁镇为了支持海西战事,将这一块的收入,大部分拨给了海西都司。支撑海西都司经营屯田。

但是下面的人也会一点表示都没有。

每年最少有一万两黄金进入内库之中,也就是十万两白银了。

剩下的却是内库的产业营收了,注意是煤铁两项,门头沟煤矿已经垄断了北京用煤,一年二三十万两的进项,至于铁就遵化铁厂了。

其实如果单单遵化铁厂收益就不少,但问题是少府也要承担一些义务的,比如御马监兵马的武器换装,京营兵马的武器换装。

很抱歉,这些武器拔给下面,是不可能向军队收钱的。

真要将这兵器折价,几百万两收入还是有的。

遵化铁厂的收益,还是对外卖铁卖农具的收入,即便如此也有十几万两之多。

而且刘定之清理好京城附近的矿场之后,根是准备从下面两地下手,一个就是景德镇官窑,另外就是江南的织造。

毕竟刘定之还是混过海贸的。

他发现大明出海的大宗货物之中,盐虽然成为其中一种,但是与瓷器,丝绸,茶叶都传统的商品比,还是差了一筹。

而江南各地的织造,与景德镇的瓷器,都被拔给了少府管理。

刘定之其中不有所作为。

之前不直接管理,却是刘定之知道轻重缓急,矿场之事因为叶留宗的事情,是最重要,不可耽搁。而武器打造,因为关系到战事,不可拖延,至于,江南织造与景德镇瓷器,这单纯赚钱的事情,反而不重要了。

因为刘定之出色经营,朱祁镇内承运库,从一直徘徊在一千万两上下,直接攀升到了一千二百多万两。

而以周忱的意思,剩下的几百万两,户部恐怕也不会全拿出来。朱祁镇的内库之中还是要清空一大笔钱的。

朱祁镇送走了周忱,让周忱去准备了。

只是周忱准备钱,朱祁镇也大出血,这方面应该没有问题。

至于阮安而今已经去考察,想来水利学院大抵会全员出动。

虽然水利学院才建校不足十年,但是有阮安在,朱祁镇对技术力量也是比较相信的。只是,又一点朱祁镇却拿捏不准。

就是派谁主持大局。

苟不得其人,就不兴其事,这是朱祁镇做事的原则。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手中,就是完全相反的效果。

这样大事,朱祁镇不敢随意托付给别人。

能让他信任的人,只有一个人了,那就是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