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南洋大学(第4/5页)

揉了揉额头,威廉总督吩咐道:“发电询问一下,国内的人才招募,进行到了哪一步。”

现在威廉是真的理解,贵族领主们为什么从国内疯狂拉人了。不是大家钱多得没有地方花,实在是没人啥也干不了。

以教育为例,神罗确实普及了全民义务教育,但这个“全民”仅限于全体公民。

本土被“全民”覆盖完了,殖民地却不行。莫说是所有人都进行义务教育,就连白人族群都没有实现。

在殖民地能够享受义务教育的,都是本土移民,外来移民先得做出一定贡献后,才有资格享受这些福利待遇。

土著就更不用说了,没有被消灭掉,那都是遇到的领主有良心了。

这也是神罗特色,所有的殖民地下面,都有一帮中小领主,辅助殖民政府管理地方。

理论上来说,如果威廉不愿意管事的话,他完全可以无为而治。没有了总督府,下面的人基层政府同样会自行运转。

当然,种族冲突在南洋地区其实并不严重。时至今日,当地人口最多已经变成了混血儿。

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谈种族,就是耍流氓。完善的社会秩序,加上血脉上的相连,民族概念已经相对淡化。

当然,这也是奥属南洋地区本来人口就不多,殖民开始的时候,当地也就那么三四百万人。

要是在人口数量众多的菲律宾、爪哇岛,想要这么玩儿就不行了。

原时空西班牙人努力了上百年,都没有真正消化掉菲律宾,最大的原因就是当地人太多,自身移民太少。

奥属南洋总督府直辖地区人口增长不快,但是隔壁的兰芳就是人口爆棚了。从最初的四五十万,膨胀到了现在的近千万,四十年内翻了20倍。

事实上,这还是远东帝国担心兰芳做大后,会对大陆产生想法,有意限制的结果,要不然当地人口还不知道膨胀到了什么地步。

亲身领略到了南洋地区的富庶之后,已经坚定了威廉开发当地的决心。

兰芳就是现成的例子,最初的婆罗洲(加里曼丹岛),自然条件并不算好,在南洋地区根本就排不上号。

热带雨林气候,因为临近赤道气候炎热、潮湿,除少数地区土地肥沃外,大部分地区土地都较为贫瘠,矿产资源也很一般。

差不多和烂地划等号的地区,结果反倒是成为了南洋最富庶的地区,经济上还超过了土地最肥沃的爪哇岛。

原因自然是因为人了,土地贫瘠也是相对而言的。对比远东帝国西北部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婆罗洲仍然是沃土。

地力不足肥料来凑。恰好神罗又占据的几个鸟粪岛,为婆罗洲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季节性降雨差异大,旱季缺水,可以修水库来弥补。只要有恒心,纵使没有机械,人工同样挖得出来。

靠着埋头苦干,婆罗洲被开发了出来。有了成功的案例在,对开发其他地区,威廉自然有信心了。

在农业领域,神罗可是这年头的王者。不光农业技术世界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世界第一。

如果把神罗各种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加起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多。

事实上,南洋地区的农业并不需要操心。粮食够吃就行了,出口根本就指望不上。

远东地区也就日本一个买家,并且还是一个穷鬼,指望农业根本就发不了家。

真正想要发家致富,还是要靠工业,尤其是见效快的轻工业,这些都离不开人才。

坦率的说,威廉对从国内招募人才,也没有抱有太大的信心。没有办法,抢人的太多了。

奥属南洋的人才缺口,又不是千儿八百,靠招募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