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消失的先知先觉,心态变化(第3/4页)

19世纪后期,俄罗斯帝国就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再次变得强盛了起来。

现在很不幸,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刚刚起步,没有能力吸纳太多的人口。

改革带来的社会红利,还来不及发挥作用;但是改革带来的社会矛盾,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密切关注俄国局势的走向,搞清楚各方投入的力量,做好干涉准备,我们不能够让俄罗斯出现大的变故。”

弗朗茨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让俄国人吃点儿亏可以,搞垮俄罗斯帝国还是算了吧!

除非能够肢解俄罗斯帝国,一劳永逸的解决威胁,不然还是保留沙皇政府的好。

毕竟,沙皇政府统治的俄国对奥地利威胁有限,国内有太多的人拖后腿,即便是雄才大略的亚历山大二世都改变不了这个问题。

要是打破了规则就不一样了,弗朗茨可以利用内乱的机会清洗匈牙利,把奥地利整合起来,谁能够保证俄国不出现一个厉害人物翻盘呢?

起码亚历山大二世就有这个能力,在规则范围内进行改革,他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问题。

可是一旦秩序被打破,情况就不一样了。尼古拉一世给他留下来的最大遗产,就是忠于沙皇的军队。

只要搞定了军队,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是问题。只要掀翻了桌子,亚历山大二世重拾河山的可能性非常大。

如果是别的国家,还可以各国组成联军干预一波,碰到了俄罗斯弗朗茨表示他怕冷。

浴火重生的俄罗斯出现,那么奥地利就什么也不用干,专心充当欧洲的门卫,负责看住毛熊就行了。

费利克斯首相反对道:“陛下,我们现在不宜妄动。尽管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但是并没有越过保守派的底线。

只要这些人不动,俄罗斯就乱不起来。波兰的俄军崩溃,主要是里面的波兰士兵太多了。

为了保证波兰地区的稳定,前不久沙皇政府下令从波兰地区征兵,企图将这些人调离波兰地区,可是计划刚刚开始起义就发生了。

俄国军队依然忠诚于沙皇,革命党还影响不到军队中,些许叛乱动不了沙皇政府的根基。

只要英法不亲自出兵干预,要不了多久,叛乱就会被镇压下去。”

听了首相的解释,弗朗茨松了一口气。他是当局者迷,忽略了英法不会亲自出手。

输了近东战争过后,英国人在欧洲问题上谨慎了很多,尽可能的使自己置身事外。

法国人更不用说,拿破仑三世差点儿丢掉皇位,再让他去趟俄国人那潭浑水,怎么可能呢?

普鲁士王国直接被忽略了,不要看后世他们被吹的多么牛逼,现在俄国人打个喷嚏,柏林政府都有胆战心惊。

现在奥地利的最佳选择是看戏,而不是准备干涉。维也纳政府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给外界释放一个错误的信号,从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弗朗茨想了想说:“首相说的不错,是我太过紧张了,现在一动不如一静。

外交部告诉沙皇政府我们支持他们在波兰问题上的任何行动,志愿者的事情推给英法。

其它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什么都不知道。”

既然采取以静制动,那么装傻充愣就可以了。

英法可以站出来拉仇恨,那是因为他们距离俄国人足够远,无惧沙皇政府的报复。

能够打击到俄国人最好,打击不到俄国人也可以恶心一下俄国人,利用波兰独立运动拖延沙皇政府的改革进程。

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么?时至今日,国际局势早就变得面目全非,弗朗茨先知先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整理了一下思绪,弗朗茨很快想通了。

奥地利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奥地利,前期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优势,就算是没有了先知先觉的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依然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