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拆分皇商(下)(第2/3页)

“仗是必然要打的,只是这规模该怎么控制?”

朱棣问了一句:“通往西北的交通不畅,战线容易拉的太长,糜耗恐怕不小。”

“钱粮不是问题,国库现在充的太满,花出去一点,也不是什么坏事。”

朱允炆提出了一个让朱棣始料未及的观点:“除了粮食的输送以外,军备由武库出一批,等大军出了玉门关之后,后续的补给工作交给陕西、山西两省,让这两省的铁匠作坊和民间自营矿场直接造兵甲弓箭。”

“万万不可!”

朱棣被这个提议吓得一身冷汗,急声劝道。

“陛下三思啊,自古哪有将军备生产之事委于民间的道理,如此以来,倘若这些作坊私瞒生产数量,武装村野刁民,这可都是将来祸乱地方的祸根啊。”

“刀剑的生产哪有什么技术含量,就算禁止,民间的铁匠就不会造了吗?”

朱允炆不置可否的轻笑一声:“民间的富户、矿场主如果真的想要造反,背靠着成片成片的矿山,难道就生产不出刀剑甲胄了?

就连大炮,民间都有会造的,在火器局没有攻克延时引爆技术之前,你真以为朝廷的军工技术跟地方有什么悬殊差距吗?

放不放开的,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地方行省不倒行逆施,陕西和山西两省的矿场主富甲一方,脑子有坑才会冒着诛三族的风险生产军备,培练私军。

既然如此,不如由国库出钱,走地方购买军备,省了一大笔的运输开销,顺道也能鼓励他们生产出高质量的甲胄兵器。”

朱允炆这是拿这个时空的铁匠作坊当军火公司了。

朝廷下军备订单,地方生产供应,省去一环走南京往大西北的运输费,还能刺激民间的经济发展。

见朱棣还想再劝,朱允炆已经有些听不进去的不耐烦,直接挥手道。

“不说这事,聊聊西北选将的事情。

朕意让高煦为将,四叔的意思呢?”

朱棣结舌,而后摇头谦拒道:“高煦年幼,恐难承大任。”

燕王一系已经过于耀眼了,朱高炽是礼部尚书,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闲职熬资历的,下一步铁定入阁。

二儿子朱高煦又是漠庭三部之一的都护,在择为征西北的元帅,将来一旦灭了东察合台,论功行赏,妥妥又是一个一等武勋。

树大招风,委实不是什么好事。

仗还没打,朱棣已经开始担心朱高煦立得功劳太大,好似灭国拓土,倒是成了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关键是,国朝名将凋零啊。”

朱允炆陡然叹了口气:“西南一系出来的将领都只适合在西南那里,成建制、大规模的奔袭战,能指挥的无非就是那么寥寥几人,盛将军罹难,平安要镇守辽东。

西平侯宋晟的岁数太大,不适合奔波万里,含山侯杨文的能力,又差了三分。

朕思来想去,数天下名将,唯四叔一人了。”

“既如此,不如让六弟去?”

思忖再三,朱棣提出了一个人选的建议:“老六早年也参与过三次北伐,后来平贵州、克南蛮,定两广,论指挥能力,绝不在臣之下。”

楚王朱桢?

朱允炆微微一怔,他倒是真把这个六叔给忘却了。

太祖的早几个儿子,个顶个是英豪,倒是难为一个乞丐出身的太祖,能教育出那么多名将。

“可。”

颔首,朱允炆应了朱棣的提请:“既然四叔保荐,那就让六叔挂帅,高煦为副吧。”

见皇帝主意已定,说什么都要让朱高煦参与进来,朱棣也不好再多劝阻,替自己的儿子谢了恩。

“就这般,四叔回府草拟军令吧,朕这边加印,让六叔自京营擢将选军,早日北上吧。”

“是,臣告退。”

抱拳躬身,朱棣转身快步离开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