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改革朝堂和一五计划(上)(第5/5页)

因为太祖顺民心,所以太祖兵强马壮!所以太祖得天下开国我大明。

遮遮掩掩不敢说没有这个必要,朕就算把这两句话说给天下听,难不成就四海皆反了吗?”

百姓或许懵懂,但大明的每一位将军、大臣哪一个不知道这两句话?

为什么他们不造朱允炆的反呢。

因为他们知道百姓的民心向着朝廷,军队中的军心向着皇帝,他们就算拿着这两句话招摇过市,也没人会响应他们。

“很多的事情说道本质上其实很简单,是你们这些人把他给弄得复杂化了。”

朱允炆手指虚点,四人便有些不好意思的讪笑两声。

“把什么皇帝啊、君权啊弄得云里雾里,让百姓、卒武看不懂,以为他们看不懂就会害怕和畏惧,你们要知道,一旦他们吃不饱饭的时候,什么玩意在他们眼里都不可怕!

而只要让他们吃饱饭,谁动他们的饭碗,他们就会跟谁拼命。”

这么简单的道理,基本上是有点智商的都懂,却偏偏还有那么一小撮人鼓吹着一旦皇帝面上那层神秘的面纱拿下,就国之不国了。

“礼部只负责外交,祭祖由宗人府操持,我大明不需要天地庇佑,太祖活着的时候太祖在保护我大明,同理,朕只要活着一天,自然由朕来保护我大明!”

以人代天之责!

有江西抗洪的事坐底,朱允炆有这个底气说这句话。

谁在皇帝这个位置上,谁就要担负起这个位置的责任!

“至于兴办教育的事也不归吏部或礼部分管,添设教育部,由内阁直接领导。”

朱允炆说到这里也有些累了,端起茶碗一饮而尽:“目前朕的想法也就这些,把各部署衙的事都细分出来,各领一摊,各管各事。内阁统一领导,向朕负责。”

吏、礼、工、户、兵、刑是传统六部,然后便是新添设的商务部、国家资源部、税务总署和教育部,中枢衙门从六个变成十个,六部的权力稀释了,但内阁的工作量则加了不少。

内阁四人仔细想想,觉得拆了六部也挺好,起码位置多了不少,外廷的权力被稀释掉,任何一个部门都不具有独立影响朝廷或者皇帝的能耐,算是皆大欢喜。

“部门增多了,各自的职责也明确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定一个指标。”

为什么要拆六部出来,因为朱允炆打算给他们增添点压力。

那就是政府工作计划和绩效指标!

“自明年建文六年开始到建文十年止,每五年内阁要拿出一份详实的工作计划,领导和监督朝廷各部堂署衙的工作,内阁和各部堂署衙向朕签署军令状!完不成,一律撤职归乡。”

内阁四人互相对视,都苦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