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学习才能强国(第2/4页)

而在这一点上,朱允炆早就明确过,民智开的越高,统治才会越稳。

文人相轻这个毛病那是骨子里东西,但凡一个人有点文化,那真的是藐天藐地,慢说什么同一阶层了,就算是内阁辅臣、六部堂官那在他们眼里,也都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毛笔评政、酒肆治国。

将来大明的学子百姓可能连翰林院门朝哪都不知道,但这并不会妨碍他们抨击朝廷的方针政策,这样谁也不服的性格,还担心他们造反吗?

解缙被召进宫里的时候,朱允炆正埋头与案牍之中,拿着纸笔写写画画。

“朕要办教育。”

登基将近六年,国内国外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内忧外患全被一扫而空,他这个皇帝将来的工作只剩下埋头与国内大搞发展。

教育?

解缙微微错神,有些不太明白朱允炆的意思,大明眼下的教育事业一直发展的很稳定啊。

府县有讲学,地方的士林学子都有学习的地方,读书识字而后参加省考、科举,中央也有翰林院。开办教育一话从何说起?

“朕说的教育不是咱们大明眼下这种,府县士林学子自己找老师、寻私塾。”

朱允炆抬头,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而是官办学堂,搭建更成熟的教育体系,从孩童抓起,从教书识字到系统的知识传授,直到长大成人,参加省考、国考。”

“工部改良了活字印刷术,朕去看了一眼,实验的结果非常喜人,只要制造大量印刷机,一年半载的功夫就可以印刷出数十万本书籍,所以朕打算兴办教育,先拿南直隶、江西和浙江做试点,官办学堂,招收五六岁以上的孩童,免费施教。”

免费施教!

解缙只觉悚然一惊。他仿佛看到了一处明堂之内,成千上万的孩子捧着书籍,摇头晃脑的场面。

这群孩子读着《三字经》、《百家姓》进行启蒙,而后画面一转,这群孩子长大成人,又开始读《太祖实录》、《建文大典》!

“朕喊你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此事。”

朱允炆瞥了一眼解缙,发现后者此时完全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便不满的轻咳一声,后者顿时惊醒躬身。

“陛下但有谕示,臣必鞠躬尽瘁。”

“教育是国之根本,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咱们这一代人早晚会老去,接班的后浪总得比咱们更聪明才是,不然黄鼠狼下崽子,一窝不如一窝,国家怎么才能进步?”

朱允炆敲了敲大案,笑道:“所以朕要为这群孩子编一套成系统的教材,你是《建文大典》的总编,是我大明首屈一指的大才子,朕想听听你的建议,如何给这些孩子选书。”

解缙有些紧张的吞了一口口水,他知道他接下来的话,将会影响大明整个天下未来几百年的走向!

皇帝历来颇有城府,且心中向来颇多主见,教育为国之根本所在,朱允炆不可能毫无腹稿想法就传召他。

此番对答,一定要摸透皇帝的喜好才是。

“臣的看法,应当以博学为主。”

解缙组织起语言,字斟句酌地说道:“先洪武年,天下学子自小以古之先贤的书籍开蒙,而后读四书五经,习练八股文参加科举入仕,然今日之大世,八股取材已经注定落后。

所以只读先贤古籍已是不行,教育,理当旁征博引。

幼童入学,必先识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可。等孩子大上一些,再辅以其他的书籍课程……”

解缙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朱允炆抬手,当下便缄口。

“朕的想法与卿有些不同。”

朱允炆摇摇头,古人谈教育,还是过于保守和固执了。

“卿所言,左右都绕不开国学,国学虽重,然仍取材狭隘,朕想除国学外,再添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