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优渥政策?(第2/4页)

说完,朱允炆看向速哈察,鼓励道:“卿这一次立了很多的功劳,规劝了很多对我大明心生误解的牧民,是我汉人与草原各部族得以和睦相处的使者,朕决定赐你汉姓苏,如何?”

汉姓。

速哈察大喜过望,伏身便拜叩首:“末将谢陛下隆恩。”

“只要咱们能够放下成见,十年二十年之后,等你们的后代儿孙成长起来,他们一样可以参加科举,一样可以为朝廷效力。”

朱允炆为他们画了一张大饼,却足够吸引一心向汉的部族酋长激动。就比如脱不花这位蒙古指挥使。

他早就受够了在西北戍边,这些年大明边贸繁荣,他在关西一样看到了许多往来的豪商,那些绫罗绸缎下的大腹便便,却左拥右抱的圈地造宅,美妾成群。

他是个将军,不是强盗。军纪的束缚下,他没有动手强抢的胆子。所以他只能在心里艳羡不已,而现在,朱允炆指出了一条璀璨的金光大道。

他的后代子孙,可以不用过他这种生活了。

“陛下,末将想要带部族迁往河北。”

一人应,众人应。

王帐内的十几名各部族酋长都纷纷表态,愿意接受朱允炆和大明朝廷的安排。

民族融合已经是不可悖逆的大势,朱允炆不会允许他们像钉子一样钉在大明的边地任意繁衍,更不会坐看他们做大,几百年后,惦记这锦绣江山。

不服从内迁,那剩下的另一条路可能会比较血腥。

“当然,鉴于你们可能不太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朕会派人教你们。”

肯定了众人的明智,朱允炆开始露出獠牙。

“内陆不比草原这般广袤,内陆有城、有山有水,以部落的形式生存自然是不符合地貌环境的,所以朕给你们安排的规划,是以百户为村,分散在这一大片土地上,这些你们民族组成的村落,村官你们自己推选。

等将来你们开始拓荒开田之后,朕也向你们保证,当地的县衙会对你们的族民一视同仁,你们的族民就是朕的子民,不用担心朕会睚眦必报的搞出什么四等人制度。”

汉人的皇帝也太大度了。

这些酋长互相对视,都看出了各自眼中的如释重负,他们最怕的就是内迁之后,被大明朝廷当做奴隶使唤,而今只要一视同仁,那自然是最好的结局,无非是换一种生存方式罢了。

当年他们入关坐江山的时候,很多贵族一样做过大地主,也不是非要放牧才能活。

“你们的族民都世代放牧为生,对于耕地恐怕不太熟络,朕责令当地的县衙派人去教,第一年的收成呢免税。”

朱允炆掰着手指一条条的将自己的计划说出:“同时朕也了解到,你们的族民大多数数量都不算太多,像兀良哈三卫、三部女真,都才只有几万人,而蒙古各部虽然有一百余万,但多是女人和孩子。

为了能够使你们快速繁衍,朕这倒是有个想法,将来你们各部族每一户百姓,只要家中有男丁的,只有一个儿子的,在年满十六岁时要必须服兵役五年,这五年家中免税。

两个儿子的其中一个要服兵役义务,另一个如果也愿意当兵的话,则他每年的等额饷银,朝廷会奖励给他家里。

孩子越多,只要愿意当兵,同理都可以获得双倍饷银。同时,凡是在军伍之中有立功表现的,可以酌情改汉姓为汉人,世代后人都不用服兵役,且可以参加科举为我大明朝廷效力。”

说到这里,朱允炆笑眯眯的看向他们:“这就是朕为你们准备的优渥政策,用以促进你们族民的收入和安定,并且有了银钱,也可以快速的融入进我大明的生活之中,如何。”

汉人的皇帝是因为这次意外被吓傻了?

草原人的秉性耿直,没有太多的弯弯绕,失捏干的事出来以后,他们甚至以为朱允炆会大举屠刀,将他们杀个血流成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