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两件事(上)(第3/4页)

取消职俸田制度,有一亩地就缴一亩地的粮。

然后雍正就被口诛笔伐骂成了灰。

而今大明朝上下由不得他们不心生恐慌,因为皇帝前脚才刚刚削了宗亲的年俸,加上逼得三大家带头缴粮,转过头来推行天下取消职俸田和免税田,这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谁他妈都跑不掉!

“陛……陛下。”

一个官不大不小的官员哆里哆嗦的走出来,跪在地上顿首:“这与祖制不合啊。”

事到如今,他们唯一能引为依靠的,只剩下太祖皇帝留下的皇明祖训和胡惟庸定下的祖制国法了,希望以此来让这个跑偏的‘无道昏君’悬崖勒马。

“你们口口声声说要遵祖制,什么是祖制?”

就知道有人会反对,无非是利益集团推出来试试他这个皇帝决心的替死鬼罢了。

朱允炆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他也没打算谁站出来就杀谁。

允许反对意见不允许反对行为。

就是你可以嘴上哔哔赖赖说两句,完后该缴给我缴了就行,这样的都是好宝宝。

你要是嘴上一百个同意,完后背地里给我转移躲避,那可就杀头不分大小,抄家不分宗亲!

“朕观史书,先秦时期,除食邑以外,哪怕是丞相、御史大夫也要缴粮,上至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一套商鞅法不分贵贱,这算是祖制吗?”

朱允炆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个一脸冷汗的替死鬼,反问道:“先周时期,井田制更是天下以公为主,这算祖制吗?

夏商时期,巴掌大的国土,更是生产统一管理,这算祖制吗?

还是说炎黄二帝这两位老祖宗?”

翻看史书,你会看到文明的进程本质就是先共和然后集权帝制再造共和。

演化的政治形态主体是跟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前进的。

“你们动不动就喜欢拿祖制来说事,谁能告诉朕,到底要听哪一位祖宗的?”

朱允炆寒声道:“要不,朕废了科举,恢复诸位卿家的举察权,再重现一次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

所谓诛心之言,莫怪如是。

那官员被吓得抖如筛糠,再也不敢言语。

朱允炆挥挥手懒得搭理他,后者便如蒙大赦般的退了回去。

“吾皇圣明。”

就在朱允炆继续开口说话的时候,班列之中走出一人,大家伙打量一眼,都下意识的一撇嘴。

新任的通政司右参议许不忌。

一个靠着流血运动、靠着煽动百姓动不动给别人扣黑帽子一跃成为大明政坛新星的玩意。

许不忌才懒得关心同僚对他的看法呢,大家伙都是文人,文人是有骨气的,偶尔拍一拍皇帝的马屁,给同行泼点污水扣几顶帽子能叫下贱吗?

这都是基操好吧。

“臣以为陛下说的甚是有理,自古以来凡是循祖制治国的无不以失败亡国为终焉,须知因时制宜,一成不变的墨守成规最终只有一败涂地。

先商鞅变法才有老秦自贫瘠的关西之地一跃而成战国七雄之首,后有黄老之学成就文景之治,足可见任何时期治国最需要的不是循先人成功的典例,而是自行摸索出最适合当朝的新政才能开创大世。

陛下目光如炬、洞若观火。一眼便看出宗亲年俸这条祖制几百年后的隐患,早早废除,而今又通过孟、曾、颜三家所缴的欠税看出天下士绅不交税对国库的亏空之巨。

天下百姓能拥有当今陛下这般的圣明之君,臣起自寒微深有体会,莫不感动的无以自持,只能代天下百姓给陛下行三拜九叩大礼。”

说罢,这货还真就跪地上咚咚咚的砸起脑袋来。

奉天殿里顿时一片鸦雀无声。

朱允炆嘴角微微抽搐,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看待这个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家伙,这是个真不要脸的谗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