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要在这个时代烙印下自己的名字(第2/2页)

即使无法无限期统治,全球汉化的程度总要比英文化更深刻吧?

想想将来每逢大年初一,一大群白皮肤五颜六色毛发的高鼻梁,穿着明儒衫载歌载舞,又或者一大群小孩膘着腮帮子,急的满脸通红,从一句“小明,你要这个礼物还是那个礼物?”“这个,那个吧。”的录音中来判断小明到底想要哪个礼物,是不是很带感?

这群大明的宗亲将来会不会外分封,就要看他们将来能从朱允炆这里学到多少了。

对于有能力的宗亲,朱允炆绝对不会选择摁在手底下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本身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华夏本位,只要一切能让华夏好,他可以无限让步。

关键是这些玩意没这个本事啊。

朱高炽也是宗亲,但人家颇会理政,朱允炆也是奔着将朱高炽照着内阁首辅的标准来培养的,宗亲中,只要有能力,朱允炆就能给他找到合适的署衙来安排。

朱允炆的心理活动没几个知道,朱椿反正是不太舒服的,但当中军进入湖广地界后,朱允炆到朱桢的楚王府转悠一圈之后,朱椿心里反倒开心了。

老六也没跑掉!

你唯一能够逗乐一个不幸之人的办法,就是你比他还要不幸。

朱允炆现在削起藩来根本懒得用什么手段心机,就是一张嘴一句话的事:“六叔这些年镇守地方有大功与国朝,朕感激不尽,南京国事繁冗,以至朕每每有不能胜任之感。朝廷外官,终不可信,还望六叔随朕回南京,共秉国事。”

朱允炆说这话的时候,朱棣、朱椿两人都在场,个个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充耳未闻的神情,朱桢只打量了两眼,便心中暗叹,最后匍匐于地,叩首谢恩。

就这样,离京前一人独自出征的朱允炆,再回转之后反而多出了三位亲王和蜀、楚两支的家眷,至于他们在各自封国圈占的土地,也就全被无偿送给了四川、湖广两个布政使司衙门。

皇商那边一年数十万两的分润,这两支可都领了,既然都有了合法收入,国有资产就吐出来吧。

两人哪里还敢说个不字,刀把攥在朱允炆的手上,天底下的亲王现在哪个还敢有不同意见?

至于朱桢用来镇守湘南土民的楚王卫也被朱允炆挑了一个好的指挥使:那个当年在第一次征安南死守咸子关的百户刘铮。

这小子是个好材料,又在南京学习深造了一年多,可以拎出来锻炼锻炼了,一个山地军,好苗子倒是出了好几颗。

拿掉朱桢也算是朱允炆的一个试探,因为朱桢跟朱棣一样,属于少有手握重兵且自身又颇多军功威望的藩王,连朱桢都毫无防抗的束手,那剩下的一众手握兵权的藩王之中,可就只剩下秦晋两藩还有一个宁王朱权了。

冬日的暖阳下,朱允炆高居马背,已经隐约间看到南京城的城池。

属于朱允炆这个皇帝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