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宁有种乎】(第2/3页)

曹冲理直气壮:“就是因为不容易办到,才要哥哥你们好好使使劲啊!”

荀攸、吴质、周不疑一直跟在曹冲两人左右,把他们的对话尽收耳底。

吴质心中对曹冲始终怀有警惕,这次得知曹丕提出把曹冲带上,他是十分赞同的。

要是把曹冲留在襄阳,等同于留给曹冲和曹操更多的相处机会,到那时曹冲在曹操心里的分量会越来越重!所以,他很支持曹丕把曹冲带去洛阳的决定。

只是听着曹丕兄弟俩的对话,吴质又对曹冲有了新的认知:怪不得曹丕明知这个弟弟的威胁,还与他这样亲厚,原来这位邓侯的想法与旁人大不相同!

对他来说,权势地位仿佛不甚重要,富贵荣华也是唾手可得,所以从来不着眼于小争小斗。

因为寻常东西他根本看不上眼。

他压根就没想过要和曹丕争抢。

若非心中还存着一丝理智,吴质听着他所讲的未来规划都有些心向神往。

只是,那太难了啊。

嘴上说说谁都会说,真做起来有几个人能做成?

光是一统天下就不知还得耗上多少年,想要扫除朝中阻力专心办正事,更是难上加难!

荀攸和周不疑心中也是各有想法。

荀攸与曹冲接触多了,或多或少也知晓曹冲不像表面上看起来这么不着调,只不过亲耳听他说起这些“三年计划”“五年计划”,心中还是免不了可惜他晚出生了几年。

曹操虽还没确定由谁来继嗣,可有三个兄长横在前面,曹丕三人又并非庸才,目前曹丕、曹彰已有实职在身,曹植又文采出众,早早在士林之中声名大显。

综合这种种考虑,不占嫡也不占长的曹冲继嗣的可能性极小。

何况就曹冲这性情,怕是不会乐意被拘着。

荀攸没有插话,只记下了曹冲刚才所说的计划,准备写信劝劝荀。

旁人不知晓,他却是知道荀不久前写信给曹操,力劝曹操不要称魏公。

曹操的脾气摆在那,荀不劝还好,荀一劝怕是只会弄巧成拙,让曹操气恼之下进一步给天子施压。

洛阳离许都较近,荀攸决定趁此机会好好做做荀的思想工作,可不能让荀硬往死胡同里钻!

必要时还可以给曹冲透个信,这小子还没娶荀家女儿,就一口一个老丈人的,荀攸觉得他劝起人来肯定也有一套。

就是得担心他会不会先把荀气死。

对未来老丈人,这小子应该会收敛一些吧。

相比荀攸、吴质的复杂心情,周不疑的感受就单纯多了:他想参与曹冲这个宏大的计划。

周不疑看了眼曹冲的背影,默不作声地听他们兄弟俩继续闲谈般讨论着天下大势。

由于一行人里头有老弱也有妇孺,一路上走得不快,曹冲感觉路上还蛮轻松的,夜里甚至还有闲功夫打打游戏。

途径南阳的时候,一行人在城中落脚,曹冲又与张仲景见了一面。得知曹冲要去洛阳,张仲景把侄子打包给他,就是那个跟刘备往来过的大嘴巴张医官。

对于这种专业人才,曹冲是来着不拒的,何况看张医官生怕被人捏住把柄的怂模样多有趣。

曹冲从张仲景这儿薅到了人,心情很不错,第二天一早又精神抖擞地跟着曹丕出发。

不过小半个月,他们便走到了司州境内,径直入了河南尹。

哪怕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整个河南尹还是没能缓过劲来,长时间的饥荒、战乱、疫疠,几乎把这边变成一片荒土。

曹冲行走在河南尹中,很难想象这曾是富贵繁华的天子脚下,毕竟一路上人烟都见不着多少,有人的地方大多是军屯和民屯。他原本还以为重建洛阳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缝缝补补,没想到天灾人祸给这边带来的影响会这么严重!

曹冲一开始是想来打打卡、收集收集图鉴,见此情景不免也少了几分玩心。他跟曹丕嘀咕:“感觉这差使,不好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