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7章 契机(第2/3页)

“所以微软根本没有解决漏洞是么?补丁包完全是在骗我们吧?”

“连自己的官网都保护不了,拿什么来保护用户呢?”

“小白不懂求教,做系统真的很难么?为什么Windows系统一直都有问题?”

“做系统本身是挺难的,但维护系统到底有没有用心就真不知道了,当年微软IE6消极开发事件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吧,要不是华夏出了个鲲鹏浏览器,现在的IE什么样都不知道呢。”

“一家靠垄断发展壮大的企业你们期待它能有什么服务可言呢?”

“微软不就是仗着我们拿他没办法么,反正中了木马病毒也不能怪到他头上去,到头来都是我们自己的错。”

“别扯什么微软只是个卖系统的,人家木马利用的不是你的漏洞么?我什么小网站都没看,就是看新闻,只不过找了几个小众新闻网站马上就中毒了,这么容易被挂马,你微软真的没责任么?”

“是啊,我们拿微软没有办法,所以我只想问我们现在面对黑客是不是也没有办法了?所以我以后上网什么文件都不敢打开,什么网站都不敢登录了是么?”

“这是互联网的末日么?谁来保护我们?”

不知道为什么,人类对负面情绪的传播总是会比较高效,恐慌,害怕,憎恨等情绪往往很容易形成群体效应,也许本身也没这么责怪微软的人,看到大家都在骂,也就跟着骂了。

事实上,这会儿的大风集团并没有做什么,是微软官网被黑事件激发了用户们心中的情绪,全球网民的恐慌开始集中爆发。

而在恐慌之中,一点点微光都会被无限放大。

一篇标题营销性特别强的文章突然在网上开始传播,更神奇的是,这篇文章还真不是大风集团写的。

文章标题是:《昆仑系统,人类最后一道防线?》

孟谦看着这个标题都忍不住问了公司运营团队好几次,这真不是你们干的?

不过挖到文章发表方后孟谦倒是理解了,这篇文章是米国一家不太知名的IT测评公司发的,这家公司开办都五年了,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始终不温不火的,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他们看到了网上对微软的怨气,也发现了昆仑系统的优势。

对这种不温不火的企业来说,还远没到谈政治正确和资本站队的时候,他们现在需要的是生存,是壮大,是话题。

而这个时候,有什么比网络安全更有话题呢。

一篇长文,对昆仑系统和Windows系统做了一个全面对比,同时也对鲲鹏浏览器和IE浏览器做了一个全面的对比,至于对比内容,自然就是安全。

从文章中可以看到,使用昆仑系统的用户也有一些被病毒攻击的,但更多的人实实在在的得到了防火墙的有效保护,用户在使用鲲鹏浏览器的时候,大家在打开一些网站的时候会有风险提示,甚至还会有一定的拦截功能。

大家在接收文件的时候同样也会有风险提示和一定的拦截措施,而且在整体防御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当下,大风集团旗下的主要相关产品,包括邮件,浏览器,风信以及游戏都做了防范通告,现在登录这些东西的时候都会收到一份告用户说,列举了可能中招的渠道和方式,提醒大家注意。

而在一些用户行为,比如接收文件的时候,因为昆仑系统现在的防火墙也做不到拦截所有病毒,所以不管对方发什么,都会在文件下面出现一行小字提醒用户确认发送。

特别是在涉及现金交易的时候,都会出现语言提醒,让大家小心谨慎。

这样的小操作事实上并不需要什么技术,但却得到了用户的一片好评。

通过技术保障加贴心提示,从两个方向来对抗网络安全,显然效果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