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7章 布局工业软件(第2/3页)

而且索尼不搞芯片,对孟谦来说更是好事,因为大家不是直接竞争关系,却又可以借助索尼在霓虹国乃至全球半导体领域的资源。

这个资源对孟谦来说格外重要,就比如工业软件的发展。

高端工业软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市场检验周期长,简单来说,一家工厂在购买了一套全新的工业软件后,是绝对不可能直接就运用到大范围生产设计上的,除非这家工厂脑子有病。

工业软件的仿真水平并不是靠软件设计方承诺出来的,而是靠工厂实实在在实践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19年国内工业软件企业几乎已经不存在竞争能力了。

因为就算你做出了足够优秀的工业软件,只要不比当下的好很多很多,人家是不会买你的,买你的还要花时间去检验,我现在用的好好的,干嘛要换,这又不是换一件衣服这么简单。

万一你的工业软件有问题,高端工厂分分钟损失几个亿,而做工业软件的企业因为缺乏市场检验,就更难做出好的工业软件,这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想要在工业软件这个市场立足,有两个最好的时机,一个自然是刚有工业软件的时候,第二个就是21世纪初期,三维工业软件开始全面替代二维工业软件的时候。

这是一个产品的大突破,各大工厂自然会考虑更换,而在这个时候,三维工业软件还未出现霸主,市场正走向群雄纷争。

未来几年一度发展出上百家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最后当然还是逐渐垄断化了。

但虽然这是一个好的时机,可各大工厂在选择三维工业软件的时候,都会优先选择在二维工业软件时代比较知名的企业合作。

大风科创之前到处拜访过,一些小厂还愿意试试,大厂的反应都是,大风科创?听都没听过,根本也不给机会。

但现在不一样了,孟谦有了索尼这个合作伙伴。

大家刚开始合作,自然彼此都会尽心尽力一点,再加上索尼自己没有进军工业软件的意思,他就很乐意帮助孟谦。

就这样,倚靠索尼,大风科创的工业软件拿到了进入霓虹国多家半导体企业的入场券,当然包括索尼自己。

孟谦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也终于正式走向了光刻机以外的下一个领域。

两天后,把公司员工都安排进了对应的企业后,孟谦来到出井的办公室道谢,并问道,“大立光的镜头检测结果应该出来了吧?”

“出来了。”

“怎么样?”

“出乎意料。”出井又回归了第一次见孟谦时那种和蔼,“孟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不错的产品。”

“那就好。”孟谦假装不在意道,“如果能促成你们的合作,我也算是没白忙活了。”

“希望孟先生以后可以多给我们介绍一些好的产品。”

“当然,我们是合作伙伴嘛。”

两人各怀鬼胎的一笑。

在出井的认知中,自己这场交易怎么都是赚的,一方面是看好大风科创的未来,另外一方面,他觉得孟谦要的东西都不值一提。

在他看来,优先采购权有什么,自己开门做生意,本来就是要卖东西的,优先收购权他就更觉得可笑了,索尼怎么可能主动卖股份呢?

在他的眼中,无非就是提供了一下技术援助,但大风科创发展起来他也有好处,援助就援助呗,也不吃亏。

至于资源,索尼只是提供资源,但最终还是要看大风科创自己的产品实力的,索尼的行为只限于促成,不涉及交易。

而且他所说的那个集团百分之一股份,其实是霓虹国总部的股份,跟整个索尼集团是两个概念。

当然这个倒也合理,现在索尼估值一千亿米金,真给集团百分之一的股份对大风科创来说确实有点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