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来访者,101个洋娃娃和我一道火化(第4/5页)

贺顿已经做好了听到最骇人听闻的话题的准备,但她没想到是洋娃娃,脸上露出错愕表情。老太太伤心地说:“你看,都说心理医生阅人无数无所不能,其实也不过如此。洋娃娃把你吓得脸都变色了。”

贺顿说:“就是普通的洋娃娃吗?”

老太太干脆地说:“对,就是普通的洋娃娃,有中国造的,有外国造的。有眼睛会动的,有眼睛不会动的。有会说话的,有不会说话的。有穿裙子的,有不穿裙子穿裤子的。有白皮肤的,有黑皮肤的,有黄皮肤的,有少数民族的,有戴帽子的,有不戴帽子戴头巾的,有手里拿着乐器或是武器的,有手里什么也没有赤手空拳的……”

这一番介绍,算是彻底把贺顿推入五里雾中。老太太眉飞色舞,苍白的脸上出现了病态的酡红色,贺顿忍耐了半天,还是壮着胆子行使了心理医生的职责,打断老太太的话头:“我已知道您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洋娃娃,您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这句话总算把老太太从洋娃娃的包围中拯救出来,偏着头想了想,说:“我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我死了以后,这些洋娃娃到哪里去?”

原来是这样!贺顿哭笑不得,一个如此睿智豁达洞若观火的老人,在洋娃娃面前,竟然一筹莫展。

贺顿从来没有玩过洋娃娃,小时家里很穷,到了有钱能买得起洋娃娃时,她早已过了摆弄这种玩偶的年纪。如今,生死攸关之际,有人为了洋娃娃来咨询她,贺顿也陷入也一筹莫展的困境。

如果依她的意见,很好处理。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轻易发表意见,一切以当事人的感知为最重要的线索,所有先入为主都潜藏着极大的弊端。

“那么,您对此问题有何考虑呢?”贺顿问。无论多么棘手的问题,当事人都比你更早地接触它的内核。他们曾千思百虑,柔肠寸断。多高明的心理师,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穷尽当事人的思绪。千头万绪化为一句话——让你的当事人把真实想法说出来!这是好心理师的不二法门。

“我的洋娃娃,在我死后,有三条出路。”乔玉华老太太把话说了一半停了下来,等着贺顿问她。

有这样一种人,习惯这样被人询问,他们在询问当中感到一种操纵的快感。可贺顿不是一般的人,她是一个有反控制能力的心理师。她就偏偏不问,等待着水落石出。

乔玉华果然绷不住了,说:“这第一条路,就是把所有的洋娃娃都留给我的儿女们。可惜他们一点都不喜欢洋娃娃,他们会让它们积满了灰尘,蓬头垢面。我不忍心让洋娃娃在我死后落到这种凄惨的境地中去,要知道每一个洋娃娃都是我精心淘换回来的,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不能我死了之后,它们就集体成了孤儿。”

贺顿点点头。这个点头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意思也没有,就是鼓励老太太继续说下去。乔玉华说:“第二条路,就是把洋娃娃都捐到幼儿园去。我知道孩子们会喜欢我的洋娃娃们,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可爱了。但是我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孩子们不懂得珍惜洋娃娃。在他们眼里,那只是一些不会说话的玩具。其实我的一部分洋娃娃是会说话的,有的还会说英语,虽然都是很短的句子,但在我眼中,每个洋娃娃都是活生生的一条命啊。只怕幼儿园那些娇生惯养的小少爷小公主们,慢待了我的洋娃娃,把它们的鼻子磕破,胳膊弯了腿骨折了,头朝下摔得鼻青脸肿脑溢血什么的……要真是那样的话,还不如走第三条路。”

乔玉华沉吟了半晌,没有说出她的第三条路。这一次不是卖关子或是等待贺顿的反应,而是她真的吃不准这条路是说还是不说。过了好半天,她下定了决心,最终说出来。“这第三条路,就是把这一百零一个洋娃娃和我的尸身一道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