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5章 教育意义的故事(第2/2页)

所以对这些大师的知识如饥似渴,嗯……如饥似渴是曹植所写,意思是好的,但现在用来形容袁州,感觉有点怪怪的。

言归正传,高斯作为编写过厨师学院教科书,并且还经常去蓝带学院讲课的人,对于是否认真听,那真的是太了解。

实则,高斯认为袁州听得不那么认真也很正常,一方面交流又没有写报告,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干货,中途会穿插一些经历什么的,包括他自己都不能免俗。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袁州什么厨艺?就高斯自己看,他们所分享的很多袁州都知道。

何况无论是天才亦或者是大师,都是有傲气的资本,而袁州既是天才又是大师。

但袁州全程都极其认真。

“如此年轻,就有如此成就,却还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心,yuan这样的厨师,真太难得了。”高斯准备把袁州这种精神写进教材里面,并且故事都编好了。

别觉得只有华夏才喜欢编小故事,外国更加喜欢,我们熟知的什么华盛顿砍倒了一颗樱桃树,然后主动承认了错误,爸爸就夸他是一个敢于承认错误的小孩。

且不说,华盛顿小时候得多熊,才能砍倒一棵树,就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就完全存疑,还有华盛顿不捡路边的银币等等,除了一本伪传记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证据,基本可以确定是外国人编的。

而高斯想的故事是,有一天袁州和奥古斯特去一个小店,然后吃到一道菜很好吃,袁州就虚心请教了老板做法,并且在途中称呼这位老板为老师。

奥古斯特就很奇怪的说,“你现在已经是世界级名厨了,为什么只是为了一道菜的疑惑,就要称呼名不见经传的小厨师为师傅”。

袁州回答:“发现一道菜的新秘密,远比世界级名厨这个称呼更加吸引我”。

为什么是奥古斯特,因为高斯知道奥古斯特经常来华夏,并且奥古斯特的民众认知度高,故事更可信。

嗯,很完美,高斯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