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废太子刘荣(09)(第2/5页)

“没差别啊。所以我暗中调换了一部分嫁妆,将农具器械制造手册换了,换成儒家各类典籍。”季言之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想必现在,匈奴单于应该在他的谋士的鼓舞下,学习四书五经吧!”

刘阏于默默的竖起了大拇指,表达自己由衷的赞服。

这时季言之又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话不是刘邦说的,而是刘备。这话听过就算了不要记得太清楚,会容易让人逻辑死。小三儿(刘阏于)你仔细想想,这世间时不时有男人断手断脚,你什么时候看到有裸奔的了?除非是已经失去了神智的疯子。”

刘阏于诧然,片刻后幽幽的道:“我记住了,一会儿就找到二哥,认认真真将大哥的教诲传达给二哥。”

季言之颔首,笑得十分明媚:“既然如此,小三儿也可以滚了。”

刘阏于觉得该说的话都给大佬说了,于是麻溜的滚了。

刘阏于走后,整个书房总算恢复往常的安静。季言之开始铺宣纸磨墨,开始抄录《史记》。这是季言之在这世养成的一个习惯,在思索对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时,总是面上丝毫不露看起来还甚有闲情逸致的练字或者画画,实际上却是一心两用,细细在心中一遍遍推敲演算。

季言之心中想着事情,面上下笔如飞,很快就抄录满满一篇《史记》,季言之继续抄录,时间转瞬就是一两个时辰过去。

季言之搁笔,揉了揉有些发软的手腕,下一刻却是将抄录的《史记》,一起丢进书房正中摆放着的香炉里。一时之间,烟雾滚滚,纸张先是出现黑点,然后越来越多,一下子就燃烧起来。

季言之不发一语,静静的看着香炉里的纸张烧完。许久之后,季言之招进一位巡逻的暗卫,吩咐道:“通知一下仲翁先生(文翁),就说孤有意明日朝会之时,提出让他担任蜀郡守。”

暗卫领命,很快就不动声色的出了太子东宫,出了未央皇宫,直奔文府,告之正在身体抱恙为借口,在家休养等待复出时机的文翁,季言之的打算。

文翁欣然受命,待暗卫离开后,便和儿子商议起来。

对于季言之有意让文翁担任蜀郡守一职,文公子却有些不安。

先秦两汉的蜀地,可不像后世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话语可不是假的。西秦两汉时期,蜀郡向外道路不通,民风野蛮落后,到那儿担任郡守,最主要的工作便是教化百姓。而恰好,相对于其他俊杰人才,文翁本身善教育,在历史上就有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的功绩,也是由他担任的蜀郡守,教化当地百姓。

文公子不安的说:“父亲,那里。”

“别说了,既然太子有心让我担任蜀郡守一职,为父定然会为了陛下好好经营蜀郡。应尝,你既然已经举了孝廉,最近当在家潜心研读,等待朝廷派发官职。”

文公子不好再说,只得应是,说定会在家仔细研读书籍,争取做个好官。

却不知季言之早就有计划取消举孝廉这等当官标准,只打算登基时候就开设恩科考科举,打破世家把持朝廷绝大部分官员任职的局面。

就拿历史上的汉武帝时期来说吧,汉武帝刘彻恐陈阿娇一脉世家势力,不惜当个抛弃原配的渣男废黜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并在馆陶长公主以孝期与女人厮混为由,处置了继承堂邑侯爵位的陈须以及尚了王娡三女儿隆虑公主的陈蟜,扶持了歌妓出生的卫子夫当皇后,结果陈家倒塌,反倒兴起了卫家。

因卫子夫一人,卫家成新兴世家,直到东汉三国,卫家依然是鼎盛世家。

所以啧……打压老牌世家,扶持新的世家,搞平衡之术的帝王(特指刘彻)简直有病,而且病得不是一般严重。哦,也可以说帝王心术学习得不过关,不然早就能得一个‘穷兵黩武’的评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