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王宝钏她爹(08)(第3/5页)

如果唐宣宗是个好的,没有刻薄寡恩的算计于他,还生了薛平贵这么一个儿子来恶心他,季言之会对他治下的大唐有一丝一毫的好感吗。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种空泛的屁话,只能用来糊弄鬼。反正依着季言之的小心眼儿,他从来没有自己干正事干实事,好处别人得,坏处却自己背负的道理。

他就是个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心眼极小的真小人罢了。

他的确也吃软不吃硬,但这里面还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始终看不顺眼的人要想让他服软当最好的背锅侠,季言之就会起逆反心理,提前弄死。

恰好今日唐宣宗的行为踩中了季言之这条底线,所以别看季言之表面上‘服了软’,任凭唐宣宗怎么处罚;心中已经MMP刷屏,暗搓搓的计划着怎么弄死唐宣宗,就算弄得朝野震荡,大唐还剩下的半壁江山重新支离破碎又如何,既然季言之敢想敢做,那就必然有后手。

事实上也是,季言之在‘幸运’逃过唐宣宗因为狗脾气发作的迁怒后,开始加快了速度。仅仅用了三载光阴,季言之就布置妥当,暗中用一场神鬼莫测,令普通人胆寒的意外,让唐宣宗突然暴毙。

由于唐宣宗死得突然,且死之前还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旱天雷击中,换了一个无比狂野时尚的形象,所以他突然暴毙,世人皆传唐宣宗是遭了天谴,一点都没有怀疑这里面有人为动的手脚。

不过突然性暴毙的唐宣宗膝下没有任何子嗣,且每次有御史大夫提议要不要过继宗室充当嗣君而大发雷霆。因此他一死,整个长安震动,随后不久更是又引发了其他个州县的暴动。

李氏宗亲们忍受不住野心的趋势,开始频频活动,力图上位做那个位置。他们盯着皇帝那张宝座各种争锋相斗,大肆拉拢官员。一时之间,将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唐宣宗特意提拔的那位现任相国已经‘殉葬’了,说白了他就是一个靠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上位的奸佞。他为什么会取代季言之成为相国,还不就是他很会揣摩上意,并且马屁拍得好。

唐宣宗前期真的算是一个有‘中兴大唐’之志的君王,只是人到晚年,犯了绝大君王都会犯的错。亲小人远贤臣,好大喜功,甚至疑心病很重。

不过说白了,唐宣宗其实是有点儿冤,算是被亲生儿子(薛平贵)牵累的典型。季言之因为实在厌恶薛平贵这个人,于是很自然就对唐宣宗这个喜欢迁怒人的帝王起了厌烦感。

扯远了,总之李唐宗室的人将整个大唐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很多京城官员不敢掺和,干脆就学起了‘闲赋在家’的季言之的做派,纷纷紧闭府门,不轻易外出。

他们又不是傻子,才不会和着李唐宗室的人一起胡闹。谁说得清楚现在哪艘船好哪艘船坏。说不得都是沉船,只要选定就一起玩完呢。

而由于重要官员们全都称病闭门不出,李唐宗室的人闹得更加欢快更加嚣张了。有了宗室成员甚至歃血为盟,赌咒发誓先干掉谁谁谁,再来公平竞争决定谁当皇帝。

表面上同样闭门不出,实际上却在各种搞事的季言之,简直对目前的局势太过于一言难尽。

这种时候不是该凭借着武力上台吗?还他妈拉拢官员,搞歃血为盟的把戏?是血酒真香还是觉得可以‘以德服人’,可以像文人墨客向往的那样,弹指间敌手皆化作尘埃?

反正季言之是搞不懂他们的思维,干脆就趁着他们自认掌控了长安的时候,安排人手接管了御林军等驻扎长安的军队,命他们暗中待命,与外地赶来长安‘清君侧’的地方军队汇合之后,直接将大部队开往大明宫。而直到由季言之亲率的大军夺宫之时,苏龙这个机灵鬼还联合魏虎表演了一出黄袍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