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清穿之风雨同治(08)(第4/5页)

季言之直盯着慈安太后看了看,继而又看了一眼脸色已经恢复到平常的慈禧太后,然后就好像说出那一长串剖心话语之人根本不是他一样,很是落落大方的微微屈了一下身子。

“既然两位皇额娘都谅解了,那朕也该回养心殿处理政务了。毕竟前线战火纷飞,朕得时刻盯紧了。”

话语刚落,季言之便抬腿就走。那利落的样儿,让面上稳如牛的慈安太后看了也是一阵心闷,何况慈禧太后呢。不过慈安太后到底是慈安太后,心中对于季言之这位养子的感情可比身为生母的慈禧太后多太多了,心闷了一会儿就想开了。

这回的事情仔细想想,原因还真就在他们不安好心上,依着小皇帝多智近妖,做事情又完全看不出章法来看,岂会在她琢磨不透慈禧太后到底想干嘛的情况下,琢磨透慈禧太后的心思。

而且……

蓦然想到小皇帝在说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听闻皇阿玛之死就怕得昼夜难安的懵懂孩童时,慈禧太后难看的脸色。慈安太后心就是一惊,难道她最初的怀疑是对的,当初咸丰皇帝突然暴毙与慈禧太后有关,而且还……牵连到了小皇帝。

慈安太后眼睛猛地阖上,又立马睁开。

“慈禧妹妹啊,哀家和你终究是妇道人家,民间有种说法,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皇帝如今虽然年纪尚稚,但已经成长到能够独挡一面了,我们说要卷帘归政,就该行事有个章程,不该为了繁琐小事儿惹得皇帝心烦。慈禧妹妹你说对吗?”

慈禧太后眼皮子跳动了一下,却依然很沉得住气,一脸受教的‘附和’道:“慈安姐姐说得是。”

两宫太后之间的交锋季言之并不知情。他快速出了慈宁宫后,便回到了御花园那处凉亭,继续听着僧格林沁、鬼子在那儿互相抬杠。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同治四年(公元1866年)十二月的时候,左宗棠与特意请的顾问日意格、德克碑最后敲定船厂的四条规划:

1、兴建工厂与船厂,以修造船舶,制造所需机器;

2、建立船政学堂,以培养造船和驾船人员;

3、雇用外国工匠造船制器,并教导中国工匠和训练艺童;

4、建设船槽、铁厂各一座,以备修船和炼铁。

由于这方位面世界,季言之早早就委派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提前镇压了在那儿闹事的回民以及叛乱的捻军。因此福州船政局成立以后,左宗棠并没有调职离开闽浙一带,而是继续统筹全局,也就是说福州船政局的成立不会再虎头蛇尾,白白损失了大把银子,却什么也造不出来。

同治五年(公元1867年)二月,在强大的粮饷火力支持下,曾国藩、李鸿章等将提前剿灭四处作乱的捻军,提早还了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甘肃等地的太平。

得胜而归的曾国藩、李鸿章等将,得到了季言之赢台赐宴的高规格款待。席宴中,季言之公开赞赏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乃是大清的股肱之臣,亦是他中兴大清的不二良将。

要知道封建社会的人,都讲究‘学得一身艺,卖与帝王家’,最欣喜的不过是自己为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受到了帝王的肯定。

曾国藩、李鸿章如今虽然外派为官,但并不是已经远离中枢权力的人物,自然很了解他们如今伺候的这位皇帝陛下,是个怎样的脾气。说话毒是毒,常常把人咽得半死不活,但很少说假话,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感觉得好,季言之说他们是股肱之臣不二良将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

因此哪怕夸奖他们的人是小皇帝,连弱冠线都没有到的小皇帝,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还是感动得热泪盈眶,高呼恨不得为君万死而不辞。

“……”季言之:“万死而不辞就算了,朕只要你们练好兵,在大清面对群狼虎窥的情况,能让手中的兵做到不望风而逃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