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清穿之风雨同治(07)(第2/5页)

扎哈罗夫以及巴布科夫面面相觑,显然震惊于大清居然知道位于西伯利亚远东的沙俄帝国发生的事儿。

沙俄如今是‘农奴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他在公元1861年的时候,宣布了解放沙俄境内的所有农奴。不过由于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以及由改革带来的混乱破坏了以前的那种安定感,反抗斗争更加激烈了。

在宣布解放农奴之前的公元1860年,农奴发生的骚动只有126次,但是法令宣布之后,骚动却增加至1167次,随后的几年也是骚动不断,虽说的确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力,但也滋生了不少的地下革命组织,展开了一系列的恐怖主义活动,甚至试图用刺杀沙皇和政要的手段,以此来改变沙俄社会。

可以说现在的沙俄帝国内部混乱,是不会轻易做出攻打大清决策的。当然了,这里边有个前提,就是大清没人知道沙俄帝国国内的情况,一旦知道了,依着大清很多文人阴险狡诈的性格来看,只怕沙俄帝国国内的情况只怕会变得举世皆知。

两位沙俄来时算是猜对了,依着季言之经常不走寻常路的行事作风,惹毛了他,他的确会把沙俄帝国废除农奴制度却把沙俄帝国政局搞得一团糟的事情弄得举世皆知,大家一起乐呵。

只不过现在嘛,还是拿来当成把柄来拿捏沙俄使者为好。

其实《中俄北京条约》签订的时候,季言之其实并不没有多大话语权的,即便他以熊孩子的姿态蛮横的搅乱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决策,但怎么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是咸丰‘病逝’之前主导的。也只有咸丰经常被糊弄的主儿,才会想到以割地赔款的方式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季言之本来就没打算按照大清和各国签订的条约,来割大清的肉喂各国豺狼们。他选择先拿沙俄开刀,除了沙俄国内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有沙俄恰好撞到枪口的原因。

不知道他每每都会因为大清和各国签订的各种条约着急上火吗,早就想方设法的求发展同时搞破坏,既然你沙俄撞上来了,那么自然就由你沙俄开始一步步的破除与各国签订的《北京条约》,然后签订割让他国领土的《xx条约》。

至于以德报怨的问题,对于季言之这位霸霸来说,那是根本不会存在的。季霸霸从来讲究的是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好吧。

由于季言之很出乎人…至少是出乎两位沙俄使者的开场,随后的谈话以一种很诡异,但却顺理成章的方式进行。

谈话结束后,沙俄使者继续留在大清‘做客’,以期保证在长期扯皮下《中俄北京条约》能够最终的确定。

这是官面子上的说法,实际上嘛西伯利亚远东地区每到七月份就会提前冰冻期,俄国来使就是趁着冰冻期,坐着西伯利亚犬拉的雪橇来的大清。

他们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十月份,又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扯皮,如今正值春暖花开大地复苏的三月,能够缩短两国来往距离的一些河流陆地都已经化冻,现在回去的话很有可能陷入泥潭沼泽之中。

他们想要回沙俄,只能得到七月份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重新冻上的时候。

只不过来得容易,回去可不那么容易了。

季言之有计划的留沙俄使者团在京做客,自然不会让他们轻易回去。如果实在想回去告之对于分割大清国土之事信心满满的亚历山大二世,大清以季言之为首的权贵有赖账的打算,不认签订条约事情的话,回去的只能是尸体。

这是明目张胆的威慑恐吓。而恰好,沙俄这回来的百人使者团就吃这一套,就此安分守己的留在京藩理院做客。

公元1865年九月,沙俄方面发国际公函,质问沙俄派出的百人使者团久至不归的事情。